这首诗《苦寒行》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通过对比和自述,深刻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与人间疾苦的主题。
诗的开篇“君不见诗人著布裘,愿得大裘一万里”,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贫困者的同情。诗人穿着简陋的布衣,渴望拥有温暖的大裘,以抵御严寒。接着,“又不见诗人叹茅屋,愿得广厦千万间”进一步强调了对居住条件恶劣者的关怀,他们梦想着拥有宽敞舒适的住所。
随后,“重堂复宇御狐白,今世谁念人多寒”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出那些拥有豪华居所和昂贵衣物的人,并未真正关心普通人的苦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普遍寒冷之感的深切同情。
最后,“我衣穿空垂百结,蓬萝盖头四壁裂”描绘了诗人自身生活的困顿,衣衫褴褛,居所破败不堪。通过“却顾悲号穷独人,露宿牛衣冷如铁”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凄凉境遇,更将目光投向了更多像他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孤独者,他们的生活条件恶劣,甚至只能在露天中度过寒冬,冷得如同冰冷的铁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述,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以及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范浚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