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其六十九)

三度曾经游此地,从缘权顺世閒情。

登山虽有谢安志,遁迹惭无慧远名。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

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曾三次来到这里游玩,随缘顺应世间的情感。
虽然我有登高仿效谢安的志向,但遗憾未能像慧远那样隐居出名。
青翠的松枝还未老去,幽深的小径新竹成荫。
不要说去留之间充满挂念,云本无心,流水自然清澈。

注释

三度:三次。
游此地:来到这里游玩。
从缘:随缘。
权顺:顺应。
世閒情:世间的情感。
登山:登高。
虽有:虽然有。
谢安志:谢安的志向(谢安,东晋名士,以隐逸著称)。
遁迹:隐居。
惭无:感到惭愧没有。
慧远名:慧远的名声(慧远,东晋高僧,以隐居修行闻名)。
翠叠:青翠重叠。
寒枝:寒冷季节的树枝。
松未老:松树还未老去。
影深:影子深邃。
幽径:幽静小路。
竹新成:新竹生长成林。
莫言:不要说。
去住:去和留。
关怀抱:挂念。
云本无心:云本无心机。
水自清:流水自然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延寿所作的《山居诗》第六十九首,诗人以游历旧地为引,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感慨。首句“三度曾经游此地”体现了诗人对山居环境的熟悉和情感纽带,而“从缘权顺世閒情”则暗示了他顺应世事、淡泊名利的态度。

“登山虽有谢安志”借用东晋名臣谢安的典故,表达自己虽有登高望远的志向,但并未如谢安般显赫。接下来,“遁迹惭无慧远名”则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东晋高僧慧远那样远离尘嚣、清修自守的自谦。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描绘了山中景色,青翠的松枝和新生的竹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揭示了诗人的豁达心境,他告诉读者不必过于执着于去留之事,因为云无心而水自清,暗示了他超脱物外、心境如水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95)

释延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诗(其二十)

自甘疏拙懒经营,大道从来戒满盈。

但起贪心迷有限,谁能触目悟无生。

云融远景危峰小,风戛寒溪野艇横。

禅后不妨敷六义,祇图歌出野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居诗(其二十一)

忙处须閒淡处浓,世情疏后道情通。

了然得旨青冥外,兀尔虚心罔象中。

泉细石根飞不尽,云濛山脚出无穷。

樵夫钓客虽閒散,未必真栖与我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山居诗(其十六)

抱朴澄神蕴道光,石炉閒爇六时香。

曳空横野云和静,逗石穿崖水自忙。

晚圃雨来葵叶嫩,晴坡烧后蕨苗长。

一心包尽乾坤内,莫把閒文更度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居诗(其十八)

平生初志已酬之,怀抱怡然寂有归。

古帙懒开缘得意,幽房长闭为忘机。

数行鸟阵连云没,一带泉声隔岭微。

道合古今浑总是,何须更虑昔年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