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岘山亭至甘泉寺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巧妙融合。
首联“云藏岩谷昼冥冥,忽听天风响佛铃”,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云雾缭绕于山谷之间,使得白昼也显得昏暗不明。突然间,一阵天风拂过,佛铃轻响,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引人遐想。
颔联“草际老僧迎客至,烟中修竹入门青”,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在草丛中,一位老僧正迎接来访的客人,他的身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那修长的竹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引领着人们步入一片清新宁静的世界。
颈联“坐来瀛海茫茫地,尽失山川漠漠形”,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坐下来,仿佛置身于广阔的海洋之中,所有的山川都失去了原有的轮廓,只剩下一片浩渺无垠的景象。这种感觉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尾联“休问葡萄拨醅后,甘泉一酌自清泠”,以酒喻人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一杯清冽的甘泉足以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这不仅是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