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陈庭玉

力就扬雄宅一区,知公有意赋归欤。

两楹岂谓哲人梦,三径空留君子居。

厚德所传唯裔嗣,清名难朽是诗书。

天公到底悭风俗,不使斯人在里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凭借力量购置了扬雄的旧宅,知道您心中已有归隐之意。
两座厅堂难道只是哲人的梦境,三条小路空留着君子居住。
美德的传承只在后辈身上延续,清白的名声唯有诗书能使之永存。
上天终究吝啬于这种风俗,不让这样的人留在家乡邻里之间。

注释

力:力量。
就:凭借。
扬雄:西汉文学家。
宅:住宅。
一区:一处。
知:知道。
公:您(对对方的尊称)。
有意:有意图。
赋归欤:有归隐之意。
两楹:两座厅堂。
岂:难道。
谓:是。
哲人:智慧的人。
梦:梦境。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空:空闲。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厚德:深厚的美德。
唯:只有。
裔嗣:后代子孙。
清名:清白的名声。
难朽:难以磨灭。
是:在于。
诗书:书籍,这里指学问。
天公:天意。
到底:终究。
悭:吝啬。
风俗:社会风气。
斯人:此人,指有美德的人。
里闾:乡里,邻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悼念友人陈庭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陈庭玉高尚品德和才学的敬仰,以及对其未能在故乡终老的遗憾。首联“力就扬雄宅一区,知公有意赋归欤”暗指陈庭玉像扬雄一样有志于归隐,但未能如愿;“两楹岂谓哲人梦,三径空留君子居”描绘了陈宅虽有哲人的梦想和君子的气息,却已空寂无人,暗示了友人的离世;“厚德所传唯裔嗣,清名难朽是诗书”赞扬了陈庭玉的美德将通过后人和诗书得以延续;最后一句“天公到底悭风俗,不使斯人在里闾”表达了诗人对陈庭玉未能在家乡终老的深深惋惜,认为上天吝啬让这样的人留在民间。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美德流传的期待。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悼顾与权夫人

高文司谏笔如椽,肯作夫人识墓篇。

但考铭诗无玷阙,自应遗行远流传。

女无妒色诚希有,士不妨功可并贤。

安得芝兰勿丛秀,蔼扬馀懿属他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悼潘义荣母

去年两桨泛清深,正是随雏出凤林。

綵仗浑如天上去,寿光俄向斗边沈。

金花象轴恩虽在,云陇山原痛可任。

我亦堂前飞鹤起,强成哀挽倍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晚凉小酌

城头暮角送阑暑,倚槛顷之风满襟。

去鸟渐迷山落日,鸣蝉忽静木垂阴。

弄云初月光犹淡,出水新荷绿未深。

萧散晚凉君解否,一杯寻见古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绿净轩

我创新轩不费钱,小将屋壁敞东偏。

谁留止水涵千丈,今为陈人洗万缘。

树近直疑蓝作幕,月明方见玉为天。

个中岂敢容凡客,独与清风泛酒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