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紫宸仗马久无声,竟向朝阳作凤鸣。

折槛知难罢张禹,裂麻群拟拜阳城。

清时有道能容直,余子无才托避名。

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嘉泉的《读史》表达了对直言敢谏者的敬仰和对公正清明时期的向往。首句“紫宸仗马久无声”,以紫宸宫的寂静比喻朝廷中长期缺乏直言的声音,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沉闷。接着,“竟向朝阳作凤鸣”则以凤凰在早晨鸣叫象征敢于发声的贤者如张禹般的人物,他们的声音开始打破沉寂。

“折槛知难罢张禹”,借张禹的故事,表达出即使面临困境,正直之士仍坚持原则的决心。“裂麻群拟拜阳城”则引用阳城的典故,阳城因直言而被贬,但众人仍愿效仿他,表明对直臣的敬仰。诗人认为,在清平时代,应当包容并尊重直言之人。

“余子无才托避名”暗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择逃避责任,以此来批判那些假借避世之名的伪君子。最后两句,“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以“白简”(古代官员上奏的竹简)焚烧比喻权臣的打压,但真正的贤良之士不会因此而停止发声,因为他们知道历史的公正评判依然存在,即使被贬至瀼州这样的偏远之地,他们也不会放弃为国效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赞扬了直言敢谏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公正的期待。

收录诗词(3)

吴嘉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司空表圣故里

避世能师郑子真,王官谷里寄吟身。

久为阙下抽簪客,重见阶前坠笏人。

吞祐祚衰无节士,中条山峻有遗民。

此生不与清流祸,终古茅亭岁月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宁羌州题壁

万壑千峰里,潆洄一水明。

柳荒犹送客,山好不离城。

土瘠民风厚,年丰物价平。

小楼剧清绝,终夜枕溪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大风留万安两日

虎啸龙呿太不平,颠风竟夕撼春城。

飘摇客子孤舟梦,激荡荒江万马声。

鸿雁不来愁北望,鹍鹏欲化想南征。

明朝十八滩头路,准拟看山趁晓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周青在先生筤谷图用昌黎石鼓歌韵

周子示我《筤谷图》,命我试作《筤谷歌》。

开卷琳琅照四壁,先辈名篇尽阴何。

亦欲续貂勉题句,苦吟愿驻鲁阳戈。

筤谷先生古循史,治无操切有渐磨。

长厌食肉令人俗,渭川千亩胸中罗。

何可一日居无竹,绕屋扶疏绿云峨。

劲节岂与时低昂,生平结契在岩阿。

魏塘卜筑开灵境,谁欤图者执笔呵。

东海徐君精绘事,胸有成竹写无讹。

能以书法兼画理,遒古犹如隶与蝌。

森森老树栖鸾凤,郁郁长桥驾鼋鼍。

叠嶂中有竹数丛,乱者为叶交者柯。

源泉在左淇水右,千竿万竿密如梭。

幽人坐啸幽篁里,从容自得咏委蛇。

图以人传夸纸贵,云烟过眼几羲娥。

恨多生晚不及见,江汉何从导潜沱。

披图想像高标致,刚健而说决而和。

先生种德如种竹,孙枝联翩擢巍科。

扬历中外各著绩,人人磊落复英多。

手泽什袭佰余年,宝贵有逾独峰驼。

忆昔获见农部公,长孝许我屡经过。

为我挥毫作细楷,摘写格言相切磋。

鸿爪雪泥忽孙迹,屈指流光感逝波。

卓哉方伯两昆弟,昶顗双珠无偏颇。

明德之后有达人,渊源家学良匪他。

盘根错节别利器,挺然直干肯媕娿。

暇日宴客出此图,满座传观争摩挲。

宝意小词覃溪句,使人不厌百回哦。

吾师椒叟有真迹,妙墨不数右军鹅。

还君此画为君祝,世德允宜受福那。

乃者暂息垂天翼,养晦何须怅轗轲。

国家需才今孔急,洗兵甫见挽天河。

会当凌霄承雨露,经纶待展休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