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中书给假归省

冠盖集都门,仙舟迟明发。

握手临郊衢,踌躇不能别。

问子去何为,有母头如雪。

自从游宦来,庭闱音问缺。

问子何来时,严程讵能越。

况兹葵藿心,悬悬在丹阙。

亲恩江海深,君恩天地阔。

兴言忠与孝,相看增蕴结。

欲赠杨柳枝,秋高不堪折。

矫首送征鸿,北风何烈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林所作的《送柴中书给假归省》。诗中描绘了送别柴中书归家探亲的情景,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句“冠盖集都门,仙舟迟明发”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壮观,众多官员的车马聚集在京城门口,柴中书乘坐的豪华船只在黎明前缓缓启程。接下来,“握手临郊衢,踌躇不能别”则细腻地刻画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诗人与柴中书在城郊的道路上紧紧相握,心中满是离别的愁绪。

“问子去何为,有母头如雪”表达了对柴中书此行目的的关切,询问他为何要离开,因为他母亲的头发已经斑白,年事已高。接着,“自从游宦来,庭闱音问缺”点明了柴中书因外出为官而与家中亲人联系减少的事实,流露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问子何来时,严程讵能越”表达了对柴中书归途安全的担忧,询问他何时归来,是否能够顺利穿越艰难的行程。最后,“况兹葵藿心,悬悬在丹阙”以葵花向阳比喻柴中书对朝廷的忠诚,即使身处远方,心也始终牵挂着朝廷。

“亲恩江海深,君恩天地阔”赞美了亲情与君恩的伟大,强调了两者之间的深厚情感。接下来,“兴言忠与孝,相看增蕴结”表达了对柴中书忠孝两全的期望,希望他在忠于国家的同时,也不忘孝顺母亲。

“欲赠杨柳枝,秋高不堪折”表达了诗人想要赠予柴中书象征离别的杨柳枝,但秋天的高风使得折取不易,暗示了离别的不易与痛苦。最后,“矫首送征鸿,北风何烈烈”以仰望飞鸿、感受北风的凛冽,形象地描绘了送别时的凄凉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亲情、忠孝、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46)

邓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柴中书归省并续媾

我有一张琴,七弦起宫商。

欲弹赏音寡,韬之古锦囊。

今日送君别,出置古道傍。

一弹坠流景,再弹殒飞霜。

清澈鹤鸣皋,悽怆凤求凰。

为君歌此曲,君心喜欲狂。

闻君有老母,垂白在高堂。

自从游宦来,十年不遑将。

持以赠君归,永言宴寿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岁寒双古木为益中洪中书赋

二树郁苍苍,根干蟠蛟蛇。

桧老已成铁,梅芳犹有葩。

借问种树人,遗踪邈以遐。

后人爱先泽,封培日云加。

拱把至合抱,岁月经来赊。

故国有乔木,百尺凌烟霞。

孔庭遗手植,累代得芳华。

即物观世物,求言称故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古意.见邑志

君爱青铜镜,妾爱绿绮琴。

镜能照妾貌,不能照妾心。

何如琴上曲,能作白头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有所思

美人隔秋水,使我长相思。

相思不相见,绿鬓成素丝。

菟丝附乔松,欲结连理枝。

小草有远志,堇荼甘如饴。

及时好收蓄,美人知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