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利登的《杂兴》第三首,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
“滞冻释阳渊,嫩和改阴囿。”开篇即以冰冷与温暖的对比,勾勒出秋天气候变化的画面,阳光照耀下水面的冰凉逐渐消融,而阴处则变得柔和。
“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诗人通过草色的变换,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草色由绿转为金黄,似乎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反映出秋天生长速度的快慢。
“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秋风中轻扬衣袂,她站在那里,心中对于青春易逝的感慨。
“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诗人对着那将要凋零的花朵和日落后的余晖,感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总是短暂的。
接下来的几句:“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诗人对着飘散的叶子和自然界中四季更替的规律,以及天空中的白云,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自然界变化的思考。
“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诗人通过对流水、树荫以及夜空中银河的描写,表达了对遥远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界深邃之美的感慨。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诗人继续以桂林、洞庭湖等地的秋景为背景,展现了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涓辰万里游,宁以霖雨缓。”在旅行中,即使遇到连绵不绝的细雨,也愿意以此作为旅途中的调剂。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岂如甘与橙,南北随所变。”诗人以坚定的意志和对自然界的顺应态度,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上面临种种挑战时的豁达。
“大鹏击逍遥,鹪粒有馀羡。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最后几句通过比喻和象征,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无拘一类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个人喜好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