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三)

滞冻释阳渊,嫩和改阴囿。

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

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

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

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

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

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

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

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

涓辰万里游,宁以霖雨缓。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

岂如甘与橙,南北随所变。

大鹏击逍遥,鹪粒有馀羡。

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

形式: 古风

翻译

冰雪消融映阳谷,万物复苏改阴处。
草色无人识其美,青翠突然显眼前。
美人挥舞长袖舞,站立感叹青春短。
鲜艳花朵难久留,夕阳西下更添愁。
飘泊不定如何解,四季轮回如环扣。
白云虽能回转,但回转次数也太多。
弯曲河流叹直水,远方树荫无近枝。
为何天上有银河,阻隔了秋月皎洁。
桂林秋色美如画,洞庭秋波荡漾中。
在千仞溪边洗衣裳,洗净污垢非为赏。
万里旅程伴晨光,宁愿缓行等雨降。
男子坚守道义心,挫折反而更坚定。
岂能如柑橘般随性,南北变化各有志。
大鹏翱翔于逍遥,小鸟对其羡慕不已。
爱好并无绝对异,各人愿望各不同。

注释

滞冻:冰雪冻结。
阳渊:阳光照耀的深渊。
嫩和:新生的柔和。
媒:媒介,这里指引人注意的事物。
骤:突然,迅速。
振:挥动。
伫立:长时间站立。
芳红:鲜艳的花朵。
飘残照:夕阳余晖。
飘零:飘泊不定。
环珂:四季循环。
反:回转。
曲流:弯曲的水流。
远荫:远处的树荫。
天有汉:指银河。
杳杳:遥远的样子。
桂林:地名,有美丽的山水。
洞庭:湖名,有秋波。
濯衣:洗涤衣物。
涓辰:清晨。
霖雨:连绵大雨。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甘与橙:比喻随遇而安的人。
大鹏:古代神话中的巨鸟。
鹪粒:小鸟,比喻小人物。
嗜好:个人的兴趣或爱好。
固殊:固执的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利登的《杂兴》第三首,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

“滞冻释阳渊,嫩和改阴囿。”开篇即以冰冷与温暖的对比,勾勒出秋天气候变化的画面,阳光照耀下水面的冰凉逐渐消融,而阴处则变得柔和。

“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诗人通过草色的变换,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草色由绿转为金黄,似乎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反映出秋天生长速度的快慢。

“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秋风中轻扬衣袂,她站在那里,心中对于青春易逝的感慨。

“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诗人对着那将要凋零的花朵和日落后的余晖,感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总是短暂的。

接下来的几句:“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诗人对着飘散的叶子和自然界中四季更替的规律,以及天空中的白云,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自然界变化的思考。

“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诗人通过对流水、树荫以及夜空中银河的描写,表达了对遥远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界深邃之美的感慨。

“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诗人继续以桂林、洞庭湖等地的秋景为背景,展现了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涓辰万里游,宁以霖雨缓。”在旅行中,即使遇到连绵不绝的细雨,也愿意以此作为旅途中的调剂。

“丈夫秉道心,摧挫志逾勉。岂如甘与橙,南北随所变。”诗人以坚定的意志和对自然界的顺应态度,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上面临种种挑战时的豁达。

“大鹏击逍遥,鹪粒有馀羡。嗜好非固殊,夫亦各所愿。”最后几句通过比喻和象征,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无拘一类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个人喜好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8)

利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兴(其七)

我昔此园游,寒梅吐孤艳。

重来几何间,丛青倏以遍。

谁云花与叶,同树不相见。

形式: 古风

杂兴(其二)

我昔游蓬莱,道过昆崙山。

青壁峭千仞,中分两径前。

上径险且难,行可求神仙。

下径极夷易,蛇虺交蜿蜒。

毫釐一殊轨,安危异千年。

弃之从上征,高步追飞鸾。

勿谓下途易,下途前更艰。

形式: 古风

杂兴(其六)

松柏托茂林,高不寻丈至。

寸乔附太山,未长已千里。

置身患不高,馀事安足拟。

游必蓬莱游,栖必昆崙栖。

仙游必祥云,仙茹必灵芝。

凤凰虽自饥,妄食固不回。

痴鸢嚇腐鼠,可笑空自疑。

形式: 古风

杂兴(其四)

朝吾出东门,回首瞻长坂。

凄然数根松,枯华困凌践。

时春百卉肥,绿苔亦青婉。

如何虬凤姿,独尔失崭岸。

伐明根下摧,樵炊枝上剪。

忍此棘荆蕃,宁此栋梁爨。

栋梁君自遗,文木固不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