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玉挽章其子迁其母同穴(其二)

伉俪存亡隔,孤坟一驿西。

忽惊双剑合,无复只鸾栖。

路接先茔近,云藏塔岫低。

归乎了无憾,送骑满山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夫妻生死相隔,孤零零的坟墓坐落在西边的驿站旁。
突然想起那对曾经相伴的剑如今合而为一,失去了单独的鸾鸟栖息的场景。
小路通向祖先的陵墓,近在眼前,云雾缭绕下的塔影显得低矮。
回到这里已无遗憾,送行的队伍填满了山路。

注释

伉俪:夫妻。
亡:死亡。
孤坟:孤独的坟墓。
一驿西:西边的驿站。
双剑合:象征夫妻结合或分离后重聚。
无复:不再有。
只鸾栖:比喻单身的鸾鸟,这里指失去伴侣。
先茔:祖先的陵墓。
近:靠近。
塔岫:山上的塔。
低:低矮。
归乎:回归这里。
了无憾:毫无遗憾。
送骑:送行的人马。
满山蹊:布满山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为悼念其友人王君玉及其亡去的妻子,写下了两首挽章,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夫妻深情的怀念以及对亡者的哀思。

"伉俪存亡隔,孤坟一驿西",诗人首先描绘了夫妻阴阳相隔的悲凉景象,妻子已经去世,只剩下丈夫孤独地守在西边的孤坟旁,表达了深深的哀痛和对亡妻的思念。

"忽惊双剑合,无复只鸾栖",这里以双剑合璧的神话隐喻夫妻二人终于重逢,但现实中却只剩孤坟,再也无法看到他们如鸳鸯般的生活,寓言了夫妻的永诀和诗人内心的失落。

"路接先茔近,云藏塔岫低",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路通向祖先的墓地,暗示家族的延续,而云雾缭绕的塔岫则显得低沉,象征着亡者的灵魂已远离尘世。

最后两句"归乎了无憾,送骑满山蹊",诗人虽然内心充满哀伤,但仍表达出对亡者无遗憾的宽慰,送别之行沿途满是足迹,显示出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不舍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亡者夫妻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其四)

洗甲通盟后,同庚缓带秋。

边声寒卧鼓,海色静明楼。

冉冉岁云莫,栖栖诗者流。

不才同社栎,一饱愧身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其二)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忧销北顾,宾宴接南楼。

自愧成村叟,无因接胜流。

铃斋听客雁,应念稻粱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使过嘉禾城外

江南清绝处,此地数经过。

疏柳依秋浦,归船乱晚波。

王侯几蚁穴,天地一渔蓑。

安得玄真子,同编唱和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叶仲脩令其子携所作求诗

雅道去已久,挽回良独难。

须求正知见,莫学小波澜。

父子专诗律,风骚逼将坛。

如今寄佳句,那复阿蒙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