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韩城驿不寐(其一)

几年灯火傍禅栖,才识桃源路已迷。

血咯涎枯何所恨,声声聊学子规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于西陵韩城驿中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纷扰与感慨。

首句“几年灯火傍禅栖”,以“几年”点明时间跨度,暗示诗人可能在此地停留已久,而“灯火傍禅栖”则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思的氛围,仿佛在佛灯的照耀下,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某种慰藉或启示。这里的“禅栖”不仅指物理上的栖息之所,更暗含了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次句“才识桃源路已迷”,运用了《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与追寻。然而,“路已迷”三字却透露出一种失落感,暗示着即使找到了看似美好的地方,内心依然感到迷茫和困惑,或许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产生了疑问。

第三句“血咯涎枯何所恨”,这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里的“血咯涎枯”并非实指身体状况,而是象征着情感的极度消耗和精神的疲惫。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追求与付出,对于为何会如此痛苦,心中充满了不解与疑惑。

最后一句“声声聊学子规啼”,以子规鸟的啼鸣作为结尾,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声响,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呼唤与共鸣。子规鸟的啼声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表达哀愁、思念或对远方的呼唤,这里则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追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旅人深夜难眠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在追求过程中的孤独与挣扎。

收录诗词(390)

凌义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陵韩城驿不寐(其二)

迢迢村漏夜如何,梦到崎岖听乍讹。

莫负寒鸡声第一,好教人羡鲫鱼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使竣还里发自蕲上

步步流泉引径斜,竹篱深映两三花。

暖当蔬甲浓熏麝,烟薄枝头翠作衙。

已觉乡心从此整,为怜春事几分赊。

驱车那惜冲风雨,记得归鞭旋及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黄梅苦雨

未觉风心善,阴晴候屡猜。

山山埋照尽,树树抹云来。

拚睡唯欹枕,拈香净宿埃。

可知春已老,愁说到黄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皖城署中卧病

剪春风雨何豪遒,虫鸟尽日声喧啾。

眼前怪物纷如蛔,或据其胸馆其后。

天用疾厄为予寿,愧我苦吟成细瘦。

嗟哉有命蝎为宫,臂股跧弯半幅中,颓然笑忆鸡栖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