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题为《书感再次幼春韵六首(其六)》。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个人感慨。诗人以扈从皇帝出行的豪华阵容开篇,暗示了朝廷的表面繁荣,但随后笔锋一转,提出疑问:在这样的盛世之下,又有谁会关心国家版图的狭小与民生的艰难?接着,他提及秦朝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以及齐国田单的复兴事迹,暗喻希望国家能有贤人崛起改革。
诗人接着表达对君臣上下共同面对危机的决心,认为只有坚韧如尝胆的意志,才能赢得上天的怜悯。然而,和平谈判(玉帛和戎)实为艰难之事,反映出时局的复杂与困苦。最后,诗人悲叹国家前景渺茫,痛心疾首,认为无需再听那哀婉的琴声(雍门弹),寓意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悲观。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改革图强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