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有怀

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

村毬高过索,坟树绿和花。

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

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困苦中度过寒食节,我登上高处眺望岁月的流逝。
乡村的蹴鞠游戏高过了绳索,坟头的树木与鲜花一同翠绿。
晋地的人们忙着搜寻火种,秦地的集市喧闹着车水马龙。
谁能料到,对榆柳的遗憾,这里的风景竟像我家一般熟悉。

注释

流落:困苦、飘泊。
伤寒食:在寒食节时身处困境。
登临:登上高处。
岁华:岁月。
村毬:乡村蹴鞠游戏。
索:绳索。
坟树:墓地上的树。
绿和花:与鲜花一同翠绿。
晋聚:晋地的人群。
搜火:寻找火种(可能指清明时节的习俗)。
秦喧:秦地的市场喧嚣。
走车:车水马龙。
恨榆柳:对榆柳的遗憾或思念。
风景似吾家:这里的风景让我想起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篇"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表达了春季寒食节气来临时,人们登高望远,感慨光阴似箭的意境。"村毬高过索,坟树绿和花"则形象地描绘出田野间麦浪翻涌,如同金色的波浪,而墓地上的树木也披上了绿衣,与鲜艳的花朵交相辉映。

接下来的"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反映了古代春季农忙的情景。人们在晋国地区举行祭火仪式以祈求丰收,而在秦地则是准备耕种的繁忙场面。

最后两句"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榆柳常被用来比喻边塞或离别之情,诗人透过这风景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家园无法忘怀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春日美好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故土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彭门解嘲二首(其一)

呜呜吹角贰师营,落日身闲笑傲行。

尽觉文章尊万事,却嫌官职剩双旌。

终休未拟降低屈,忽遇还须致太平。

频上水楼谁会我,泗滨浮磬是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彭门解嘲二首(其二)

伤禽栖后意犹惊,偶向黐竿脱此生。

身外不思簪组事,耳中唯要管弦声。

耽吟乍可妨时务,浅饮无因致宿酲。

秦客莫嘲瓜戍远,水风潇洒是彭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贾支使寄鹤

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清冥。

何年厚禄曾居卫,几世前身本姓丁。

幸有远云兼远水,莫临华表望华亭。

劳君赠我清歌侣,将去田园夜坐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谢刘相寄天柱茶

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惜恐被分缘利市,尽应难觅为供堂。

粗官寄与真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