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杉木为箄竹作檐。江潮能苦雨能甜。
连朝只饮檐头雨,翻道江潮错着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简朴而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选用杉木和竹子作为材料,制作成日常用品,如捕鱼的竹箄和房屋的竹檐,展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江潮的咸涩与雨水的甘甜形成对比,诗人通过“连朝只饮檐头雨”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满足,甚至在寻常的檐头雨中品味出甘甜,反过来说,他觉得江潮中的盐分过多,反而不如雨水纯净。这种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流露出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态。整体上,这首诗富有生活情趣,寓含哲理。
不详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蕉叶领,橘花翘。红藤篾子束裙腰。
私念鵔鸡颜色好。从谁道。栽作大郎头上帽。
藤菜暖,荔枝乾。青蛉河畔碧鱼餐。
愿绞桄榔皮里肉,炊乌木。暂与小郎充晚腹。
赛起祠丛。木棉花发野椒红。记得丁郎山下路。
敲铜鼓。九孔红螺扇遮舞。
卢橘催酸。风生蒌叶瘴烟寒。自卖明珠归极浦。
心苦。白氎单衫着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