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杂诗》由明代诗人朱綝所作,通过描绘冬日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
首句“天寒苦日短”,开篇即点明季节特征,寒冷的天气使得白昼显得格外短暂,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接着,“白露变为霜”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冬季的寒冷,白露凝结成霜,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物候变化。
“行行出门去,周道悠且长。”诗人独自漫步于漫长的道路之上,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路途的悠长象征着人生的漫长与未知。
“衰草被荒郊,阴云翳重冈。”衰败的草木覆盖着荒芜的郊野,阴沉的云层遮蔽了连绵的山冈,这样的景象不仅描绘了冬日的景色,更寓意着生命的衰落与环境的压抑。
“俯观溪流涸,仰视鸿雁翔。”诗人低头看到溪水干涸,抬头望见鸿雁翱翔,对比鲜明,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希望的向往。
“岂不怀所思,慷慨热中肠。”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不禁思绪万千,心中涌起强烈的感情波动,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乃知四时间,代谢本寻常。”最后,诗人通过这一感悟,揭示了四季更迭、万物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常态,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与接纳。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