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控的深刻思考。
首句“差著即须行”,意为生活中的不如意或不顺心,人们往往需要去适应和前行,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性。接着,“遣去莫求住”则进一步强调了面对逆境时的无奈与接受现实的态度,即不要执着于留恋过去或不愿离开困境。
“名字石函里,官职天曹注”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名字和职位比作被封存于石函中的物品,由上天决定,形象地描绘出命运的不可控性和宿命感。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地位和身份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命运安排的接受。
“钱财鬼料量,衣食明分付”则从物质层面探讨了生活的基础需求。这里将钱财的分配和衣食的供给比作鬼神的裁决,暗含着对财富分配不公和生活资源有限性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接受。
最后,“进退不由我,何须满优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不是个人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选择和结果,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人生价值和自我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