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行

露湿青鞋涩,行行天大白。

山腰乱鸟声,树顶红日色。

岂苗青以繁,池景静涵碧。

隔竹新鸡啼,村烟互如织。

凉风欺薄衫,寒入行人腋。

念彼风沙陲,能无苦行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秋日早行》描绘了清晨行走在秋日原野上所见的宁静与清冷之景。诗人细腻地捕捉了露水、天色、山鸟、红日、绿苗、池水、竹林、鸡鸣、村烟以及凉风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晨图卷。

首先,“露湿青鞋涩”,开篇即点出秋晨的露水沾湿了行人的鞋子,鞋面变得湿润而略显粘腻,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清晨的凉意,也暗示了行路的艰辛。接着,“行行天大白”,随着行进,天边逐渐亮起,一片明亮,为整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希望。

“山腰乱鸟声,树顶红日色”两句,通过鸟鸣和初升的红日,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与和谐。山腰间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树梢上红日初照,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岂苗青以繁,池景静涵碧”则转向对田野与池塘的描写。青绿的稻苗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池水则在静谧中映射出碧绿的倒影,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隔竹新鸡啼,村烟互如织”描绘了村庄的景象。竹林之后传来新生小鸡的啼叫,村中的炊烟交织在一起,如同织锦般美丽,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活气息。

最后,“凉风欺薄衫,寒入行人腋”点出了秋风的凉意,薄衫难以抵挡寒气,行人在风中显得更加孤独与疲惫。这种感受与前面的宁静和谐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念彼风沙陲,能无苦行役”则是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关怀与同情。在这样的季节里,行走在风沙之地,必定是艰苦而辛劳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和对他们生活境遇的感慨。

综上所述,《秋日早行》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劳动者的同情,展现了明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8)

董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翁小景

刺船岸脚秋雨恶,蓑襞挂草笠撑箬。

渔翁归去沙上头,两脚竞僵带泥缩。

寒林枯削落叶黄,高山嵂崒江溟茫。

烟深路黑若冲虎,呼妻便舀床头缸。

形式: 古风

穷冬即事

昨夜雨断风不歇,就床吹却书灯灭。

欲寐未寐展转间,厌听檐树声猎猎。

嗐喇一响拍小窗,莫是寒梅枝怪折。

侵晨拭眼开破门,忽自当门一山雪。

□鳃硉矹诗酒中,古来惟有昌黎翁。

孟郊张籍在何许,我欲联句谁能同。

把杯手战衣裳湿,茅柴碎火难为烘。

渐缩如猬不足惜,双亲半百无裘重。

形式: 古风

山中书事

分得禅宫云半间,下方难买上方閒。

窗经小雨桃花尽,径带馀春苔藓斑。

奇篆出香薰古壁,乱钟催月过青山。

山深尽日无人到,坐卧看书门不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咏庵前小塘

晓来狂雨过书堂,山水分流半小塘。

柳叶倒垂青鉴影,楝花轻漾縠纹香。

夜寒虫叫千声月,日暖鱼翻一尺霜。

忽看千山奔不住,碧天高处泻岚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