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谒昭烈庙

澹日颓云晚萧飒,苍莽荆榛见荒堞。

汉家寂寞千载余,一片遗墟壮夔峡。

忆昔先主师东征,七百里路纷连营。

猇亭折辱亦天意,夜遁乃入公孙城。

永安旧事难重问,玉殿空山豁幽闷。

跃马全荒割据心,啼鹃尚带偏安恨。

君不见建业还都王气销,楼船直捣金陵潮。

吴宫花草黯春色,祇今故垒生寒飙。

又不见阿瞒汉贼倾天下,末路分香泪空泻。

一代英雄让使君,漳河铲尽铜台瓦。

成败三分迹已非,独留祠庙镇崔嵬。

年年滟滪滩前水,呜咽东流更不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百熙的《白帝城谒昭烈庙》描绘了白帝城中昭烈庙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刘备的追思。首句“澹日颓云晚萧飒”营造出傍晚时分的凄凉氛围,随后通过“苍莽荆榛见荒堞”展现出遗址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诗人提及刘备东征猇亭的往事,感叹其虽有雄图却终遭挫折,“猇亭折辱”、“夜遁公孙城”寓示着命运多舛。

诗人接着抒发对刘备在永安旧事的怀念,以及对蜀汉衰落的感慨,“玉殿空山豁幽闷”表达对往昔繁华的失落。刘备的跃马割据之心和偏安之恨,通过“啼鹃”得以延续。接下来,诗人借建业与阿瞒(曹操)的故事,对比了两代英雄的兴衰,以及刘备未能挽回败局的遗憾。

最后,诗人以“成败三分迹已非”总结历史变迁,而昭烈庙的存在成为永恒的纪念,“独留祠庙镇崔嵬”,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结尾处,诗人借“年年滟滪滩前水”象征历史长河的无情流逝,寓意刘备的事迹虽历久不衰,但人事如梦,东流之水不再回头。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英雄事迹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收录诗词(24)

张百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君贻伯翰见过

金茎不解孤怀渴,玉树欣攀二妙姿。

梦里潇湘共清浅,愁中京国各淹迟。

谈深烛影低窗瓮,秋老霜威入鬓丝。

龙气郁蟠双剑在,豪情相望夜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舍弟啸石入闽

尘劳汝命无宁岁,岁暮天寒更远游。

闽海烟波悬万里,楚江风雪下孤舟。

读书识字终何益,别妇抛儿不自由。

我亦艰难多病日,鹡鸰沙晚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蔡与循兄寺居

长安五城朝复昏,古寺冷落城南根。

百年鼎鼎不相待,万事悠悠难可论。

嗟老未老镜中影,欲归不归湘上村。

祇应吾党二三子,早晚造君来叩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黄麓泉户部湘轩雅集之作

酒宴共赏湘祠秋,寄舫应同湘上游。

云梯一取古时月,吹管三更何处楼。

西江小社得君好,东轩新诗开我愁。

吟余抚枕发清啸,破睡不须茶满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