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百熙的《白帝城谒昭烈庙》描绘了白帝城中昭烈庙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刘备的追思。首句“澹日颓云晚萧飒”营造出傍晚时分的凄凉氛围,随后通过“苍莽荆榛见荒堞”展现出遗址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诗人提及刘备东征猇亭的往事,感叹其虽有雄图却终遭挫折,“猇亭折辱”、“夜遁公孙城”寓示着命运多舛。
诗人接着抒发对刘备在永安旧事的怀念,以及对蜀汉衰落的感慨,“玉殿空山豁幽闷”表达对往昔繁华的失落。刘备的跃马割据之心和偏安之恨,通过“啼鹃”得以延续。接下来,诗人借建业与阿瞒(曹操)的故事,对比了两代英雄的兴衰,以及刘备未能挽回败局的遗憾。
最后,诗人以“成败三分迹已非”总结历史变迁,而昭烈庙的存在成为永恒的纪念,“独留祠庙镇崔嵬”,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结尾处,诗人借“年年滟滪滩前水”象征历史长河的无情流逝,寓意刘备的事迹虽历久不衰,但人事如梦,东流之水不再回头。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英雄事迹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