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

采桑子,采桑子。

朝去采桑日已曙,暮去采桑云欲雨。

桑叶郁茂寒露眉,桑枝屈曲勾破衣。

大妇年年忧蚕饥,小妇忙忙催叶归。

东邻女,对西乡,道蚕眠起较迟早。

已觉官吏促早缲,新丝二月已卖了。

卖了新丝更栽桑,桑栽还似去年长,岂知城中花囿花压墙。

朱楼旭日映红妆,不识桑树有罗裳。

形式: 古风

翻译

采桑子,清晨采桑天已亮,傍晚采桑乌云欲降。
桑叶繁茂挂露珠,桑枝弯曲刺破衣裳。
大娘年年为蚕儿忧虑,小妇忙碌催促采桑忙。
东村女子望西乡,谈论蚕儿何时醒来。
官吏催促早缫丝,二月新丝已售完。
售完丝后又种桑,桑树依旧如去年一样长。
哪知城内花园繁花压满墙。
朱楼朝阳映照女子红颜,她们不知桑叶也可做衣裳。

注释

采桑子:古时民歌体裁。
日已曙:天已亮。
云欲雨:乌云密布。
郁茂:茂盛。
屈曲:弯曲。
勾破:刺破。
大妇:年长的妇人。
蚕饥:蚕儿饥饿。
小妇:年轻妇人。
较迟早:比较早晚。
缲:缫丝。
花囿:花园。
罗裳:丝绸做的衣服。

鉴赏

这首《采桑》是宋代诗人翁森所作,以采桑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农村妇女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词的上片通过“朝去采桑日已曙,暮去采桑云欲雨”两句,展现了农妇们清晨出门,直至傍晚还在风雨中忙碌的情景,表现出她们的勤劳和艰辛。

“桑叶郁茂寒露眉,桑枝屈曲勾破衣”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写出桑叶繁茂而带露珠,桑树枝条弯曲,暗示了采桑的辛苦,连衣服都被钩破。这里寓含了诗人对农妇们辛劳生活的同情。

下片转而写到家庭的经济压力,“大妇年年忧蚕饥,小妇忙忙催叶归”,大妇担忧蚕儿饥饿,小妇则急于采摘桑叶回家,反映出家庭对蚕丝生产的依赖和生活的紧迫。

“东邻女,对西乡,道蚕眠起较迟早”一句,通过邻居间的交流,进一步渲染了养蚕业的繁忙和时间的紧迫。接下来的诗句“已觉官吏促早缲,新丝二月已卖了”,揭示了蚕丝作为商品被早早卖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丝绸的需求和农民的经济压力。

最后,诗人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卖了新丝更栽桑,桑栽还似去年长”和“岂知城中花囿花压墙”的描绘,表达了对城市繁华与农村艰辛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农妇们朴素生活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采桑为线索,展现了农村妇女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状态,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收录诗词(29)

翁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陈古堂(其一)

往来几兴亡,古今一天地。

而人生其中,云胡不自贵。

渺予寸心孤,浩发千载喟。

残夜抱遗编,青灯照无寐。

形式: 古风

题陶渊明临流赋诗图

閒居淡无事,临流忽有得。

平生诗外心,滩上一鸥白。

形式: 五言绝句

梅溪铺

村北村南春水,山前山后人家。

夜来何处飞雨,流出碧桃数花。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寿刘上舍将仕(其二)

英声璧水早年蜚,官样文章价久驰。

汉殿紫荷应有种,燕山丹桂又传枝。

名驹行作铨闱冠,文虎因须锁试知。

他日汪黄推榜首,立身事业尽优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