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种羊皮书褥歌寄李仲羽

波斯谷中神夜语,波斯牧羊俱杂虏。

当道剚刀羊可食,土城留种羊胫骨。

四围筑垣闻杵声,羊子还从胫骨生。

青草丛抽脐未断,马蹄踣铁绕垣行。

羊子跳踉却在草,鼠王如拳不同老。

饫肉筵开塞馔肥,裁皮褥作书林宝。

南州侠客遇西人,昔得手褥今无伦。

君不见冰蚕之锦欲盈尺,康洽年来贫不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莱的《西域种羊皮书褥歌寄李仲羽》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诗中通过“波斯谷”、“神夜语”、“牧羊”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富有异国情调的世界。

首句“波斯谷中神夜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仿佛在夜晚,波斯谷中传来神灵的低语,引人遐想。接着,“波斯牧羊俱杂虏”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暗示着这里不仅有波斯的牧羊人,还有其他民族混杂其中,营造出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

“当道剚刀羊可食,土城留种羊胫骨”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羊群的生活状态和命运,一方面表现了生存的艰难,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与改造。接下来,“四围筑垣闻杵声,羊子还从胫骨生”则展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再生,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命的力量依然顽强。

“青草丛抽脐未断,马蹄踣铁绕垣行”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草原上的景象,青草丛生,生机勃勃,马蹄踏过,铁蹄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羊子跳踉却在草,鼠王如拳不同老”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羊子在草地上跳跃,而鼠王虽小,却有着不同于老年的活力与智慧。

最后,“饫肉筵开塞馔肥,裁皮褥作书林宝”两句,将话题转向了物质生活与文化传承,筵席上丰盛的食物,以及用羊皮制成的书籍,象征着物质的丰富与知识的积累,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南州侠客遇西人,昔得手褥今无伦”则表达了对文化交流的期待,南州的侠客遇到了西方人,过去的手工羊皮褥子如今已无法比拟,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对新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异域风情与文化交融的主题,既有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也有对文明进步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121)

吴莱(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定海候涛山

悲歌忽无奈,天海何渺茫。

放舟桃花渡,回首不可量。

南条山断脉,北界水画疆。

居然清泠渊,枕彼黄茅冈。

朝渗日星黑,夜凄金碧光。

蹲虎岩倚伏,斗鸡石乖张。

磨砻越湛卢,荡泊吴馀皇。

幽波视若亩,巨壑深扶桑。

招徕或外域,贸易丛兹乡。

嗢咿燕国语,颠倒龙文裳。

方物抽所宝,水犀警非常。

驱鳅作旗帜,驾鳖为桥梁。

似予万里眼,徒倚千尺樯。

稍疑性命轻,终觉意气强。

寄言漆园叟,此去真望洋。

便拟学仙子,被发穷大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一)

山月出天末,水风生晚寒。

扁舟划然往,万顷相渺漫。

星河白摇撼,岛屿青屈盘。

远应壶峤接,深已云梦吞。

蟠木系予缆,扶桑缨我冠。

寸心役两目,少试鲸鱼竿。

形式: 古风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二)

起寻千步沙,穹石塞行路。

怒涛所摐击,徒以顽险故。

卓哉梅子真,与世良不遇。

上书空雪衣,烧药乃烟树。

玄螭时侧行,缟鹤一回顾。

从之招羡门,沧海昼多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其三)

茫茫瀛海间,海岸此孤绝。

飞泉乱垂缨,险峒森削铁。

天香固遥闻,梵相俄一瞥。

鱼龙互围绕,仙鬼惊变灭。

舟航来旅游,钟磬聚禅悦。

笑撚小白花,秋潮落如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