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

炎热不可触,报谒当及时。

登车汗如洗,黾勉将何之。

城隅行诘屈,路转沿江湄。

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沦漪。

心宽天地大,思远云雾披。

犹如尘土中,忽见元紫芝。

暑气眇何许,清凉今在兹。

客子且休辔,与汝同此嬉。

人生贵自适,奔走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酷热难耐,拜访应趁早。
乘车满身汗如雨下,不知要去何处忙碌。
曲折前行至城角,道路蜿蜒傍江边。
抬头望见青山如黛,低头见水泛起涟漪。
心胸开阔天地宽广,思绪飘渺如云雾缭绕。
如同身处尘土,忽然发现珍贵的紫色灵芝。
暑气消散无处寻,此刻已感清凉。
旅人暂且勒马,与你共享这清凉时光。
人生重在自我满足,奔波劳碌又是为何。

注释

炎热:极热。
触:接触。
报谒:报告或拜见。
当及时:应当抓紧时间。
登车:上车。
黾勉:努力,勤劳。
城隅:城市的一角。
行诘屈:行走曲折。
路转:道路转弯。
沿江湄:沿着江边。
山列黛:青山如黛色。
水沦漪:水面荡漾。
心宽:心胸开阔。
天地大:天地广大。
元紫芝:罕见的紫色灵芝。
暑气:暑热。
清凉:清凉之气。
客子:旅人。
休辔:停下马匹。
自适:自我舒适。
奔走:奔波劳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乘车外出,汗流浃背的场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在酷热中寻得清凉之处的喜悦,以及对生命自适与奔走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人首先形象地描述了夏日的炙热,连车上都无法避免汗水如洗的困扰。随后,诗人通过“城隅行诘屈,路转沿江湄”一句,描绘出曲折的小道和蜿蜒的江岸,表达了寻找清凉过程中的不易。

接着,“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沦漪”两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观察山川湖泊,通过对比高低,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自己心境的开阔。诗中的“心宽天地大,思远云雾披”,则是对这种心灵放松与自然融合的进一步强调。

在最后一段,“犹如尘土中,忽见元紫芝”等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寻得清凉之处比作难得的珍奇——紫芝,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的珍视,也暗示了在热烈生活中突然获得的片刻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之中寻找精神寄托与内心平衡的一种追求。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十二日偶成(其二)

目昏数日不观书,闭眼无言意自如。

忽笑子綦云丧我,仰天何事尚长吁。

形式: 七言绝句

六月晦送孙少刘

三年相处如弟兄,他时当以名节称。

文章烂若蜀江锦,行义清胜万壑冰。

龟山先生今往矣,我于吾子见典型。

青衫半百官岭下,众论称屈气甚平。

乃知胸中万钧重,此外真成一发轻。

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

卷之不殊方寸小,舒之足以苏疲氓。

我衰退缩如蜗螺,爱子对我怀抱清。

平生艰苦今已老,空叹白首都无成。

看公权奇非凡骨,努力吾道谨其行。

形式: 古风

勾漕送建茶

我谪庾岭下,年年饷焦坑。

味虽轻且嫩,越宿苦还生。

分甘尝此品,敢望建溪烹。

勾公道义重,不与炎凉并。

持节漕七闽,风采照百城。

冤苦尽昭雪,草木亦欣荣。

得新未肯尝,包封寄柴荆。

罪罟敢当此,自碾供百灵。

捧杯啜其馀,云腴彻顶清。

爽气生几席,清飙起檐楹。

顿觉凡骨蜕,疑在白玉京。

整冠朝金阙,鸣佩谒东皇。

须臾还旧观,坐见百虑平。

形式: 古风

见柿树有感

兹山余初来,掩冉柿叶青。

相去未三月,柿花亦已零。

及兹寻去路,累累满空庭。

人生岂无情,眷眷不忍行。

严霜八九月,百草不复荣。

唯君粲丹实,独挂秋空明。

寄语看园翁,勿使堕秋风。

愿比樱桃春,置之大明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