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高阳台》由清代诗人叶元壁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孤寂、怀旧思人的画面。
首句“烛泪销红,帘波飏碧,虚堂凉气沈沈”,以烛泪、帘波、凉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虚堂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凉意,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瘦影春驹,翩跹飞上兰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春驹”,在“兰衿”之上翩翩起舞,既表现了人物的轻盈与灵动,也暗示了某种情感的流转与变化。
“东风未肯收残粉,者寒衣、容易飘零”两句,通过东风与寒衣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东风未能留住春日的余香,寒衣则轻易随风飘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更声声。那处传来,檀板凄清”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哀愁,远处传来的檀板之声,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凄清与诗人心中的孤独。
“南园旧日繁华地,想烟迷草砌,月冷廧阴”三句,回忆往昔南园的繁华景象,如今却只剩下烟雾缭绕的草地和冷清的月光,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回首花房,空留一点芳心”一句,诗人回首曾经的花房,心中仅存一丝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向往。
“今宵何事依狂客,料应他、梦怯青陵”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迷茫,似乎在寻找着某种寄托或逃避现实的方式。
“漫魂惊。露下天高,门掩秋深”最后两句,以露水、天空、秋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景象,诗人的心灵仿佛在这宁静而深邃的环境中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但同时也暗示着未来的未知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与憧憬,情感深沉而复杂,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