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感》,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心境。首句“老厌纷纷懒入城”,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更愿意在乡村中度过清明时节。接下来的“长亭小市近清明”点明了时令,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路途中,欣赏着郊外的集市和春景。
“陇头下漏初芸草”描绘了田野上新草生长的景象,"下漏"指的是古代计时器漏壶,这里暗指时间的流逝。“陌上吹箫正卖饧”则写出了乡村市集的热闹,卖糖的声音与悠扬的箫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
“多病更知生是赘”流露出诗人因病体而感叹生命的沉重,觉得自己的存在成了累赘。“九原那恨死无名”表达了对身后事的淡然,不执着于生死之名,显示出诗人的豁达。
最后,“但馀一事犹关念,万里唐安阙寄声”表达了诗人唯一的心愿,即使身处万里之外的唐安(可能指四川成都一带),仍渴望与远方亲友互通音讯,传递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