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宰丁溉之任满

君不见南山峰晴倚空,有时烟岚失青葱。

又不见碑潭水清贯市,有时波涛涨黄滓。

铜章一临山水閒,变态有甚水与山。

自从有邑知几尹,仁闻始终无二三。

况直焦氛半封内,转为乐国非容易。

飞凫忽载福星来,力量精神有馀地。

吾乡由来文献多,道脉无如世故何。

蔬园每每今栋宇,芹波瀰瀰新弦歌。

小民艰食业山海,弱肉难供虎狼噬。

寒忽煖衣饥忽食,昼无打门夜无吠。

百里乳哺父母怀,恶稔时劳匣剑开。

同寮议论兄弟视,理到肯放山笔回。

苦檗隽永世味外,甘棠种在人心里。

图志虽书不尽书,颂碑歌记如何记。

及瓜而代芒芒行,花城如画琴在堂。

手挥帐饯前路阔,唾去金馈西风香。

来不携家影相逐,去不挑包心自足。

眉閒迎笑动瑶琴,膝下候归翻綵服。

南溪景擅孟城奇,酒丹米白鱼蟹肥。

家林燕喜莫惜醉,仕宦得閒能几时。

平实工夫根本大,舒徐步武官职耐。

向上规模看宰邑,谁能如公三出宰。

谁能如公彻底清,谁能如公不眩名。

卓乎高哉日月證,足以行矣云霄程。

出门为民还小驻,肯借心香勤旱雨。

一雨三日岂偶然,异日作霖天已许。

老夫生身八十年,何幸亲见真前缘。

既无筋力送之远,又乏词藻扬其贤。

漫将里咏涂歌者,掇拾万一溪藤写。

长揖奉为行李累,为我一读清天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送邑宰丁溉之任满》是陈著对即将卸任的邑宰丁溉之的赠别之作。诗人以南山峰烟雾变化和碑潭水色涨落为喻,描绘了山水间的自然变幻,以此象征丁溉之在任期间的治理成效,既有起伏也有清浊,显示出他的行政才能。诗中提到丁溉之在艰难时期仍致力于民生改善,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如同凤凰降临带来福祉,且他治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

诗人称赞丁溉之家乡文化底蕴深厚,政绩斐然,使得乡间文教复兴,百姓生活富足。他还表达了对丁溉之廉洁无私、公正执法的敬佩,以及他对丁氏家族的祝福,希望他能继续造福一方。最后,诗人以送别场景作结,描绘了丁溉之离任时的轻松与满足,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祝愿他在新的任期内再创佳绩。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绘,展现了对邑宰的赞美和对地方治理的深沉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送邑簿阮杏山解任

杏山高高压群山,山灵发秀生凤鸾。

便应鶱腾梧桐表,胡为回翔枳棘閒。

谁知异物非凡翼,志在远大须培植。

固非燕雀所能知,正恐鸿鹄亦未识。

去年桂子香中晴,五綵飏下民欢迎。

雍雍仁气才鼓荡,今春已趣云霄程。

清水一壶留矮屋,顺风万里送行色。

内将揽辉仪周行,外将和鸣福万国。

老夫耄矣阻攀行,一诗寄意无他肠。

愿言双旌导前路,飞致凤花开处是桐乡。

形式: 古风

送邑簿周信解任

秋风好,秋风好,吹起栖鸾上云表。

邑人欲留留不住,綵旗绣帐长安道。

歌者相和舞者蹈,欲说遗爱知多少。

朱弦直,青铜照,奸回百巧终莫欺,正大一交如夙好。

处事无难轻车就熟路,据理必争疾风加劲草。

三年任满如始至,万里当远到。

拥箳篂,植旌纛,分内功名非外求,时来为之特谈笑。

尚须续续□飞笺,勿谓老夫年已耄。

形式: 古风

送陈孔晨录鄞学任满西归

思昔南墅翁,用不尽书力。

留以裕厥子,著鞭饱谙历。

鄞庠多材地,纠录迂分职。

休休自无犯,耿耿不事激。

时雨化后生,春风久宿德。

妙墨云烟飞,清吟雪霜逼。

万口何异辞,三年如一日。

芙蓉桂花天,扁舟戒行色。

帐饮集寮寀,袖诗空士籍。

相送相致祝,此去万里翼。

非入蓬莱观,则上梧桐掖。

我素与子契,而况同宗出。

区区爱莫助,珍重而翁积。

岂不欲临饯,耄笑筋力啬。

数语教儿洵,持候州西驿。

形式: 古风

送陈笠峰路教之燕

笠峰秀甲东南郊,面势雄特根基牢。

上与日月星辰交,下走海脉通六鳌。

蕴蓄玉金贲山毛,喷泄云雨苏焦熬。

之子生于其间擅英豪,重不轻试厚自韬。

中岁一跨鹏风翱,道之行也兹其遭。

越庠素号多俊髦,博士一饭久为妄者饕。

芹藻泛泛随波涛,茅苇弥望谁其薅。

拜舞异渥开新陶,长身古眼空滔滔。

正如矢初脱箙弓离韬,又如砥敛水淬出匣刀。

朝讲暮说音奏谐肆骜,日渐月渍学子饱隽诗书膏。

意欲国为邹鲁家稷皋,斥其馀忍百废鏖。

百年功绩三年劳,台府交牍争荐褒。

虽欲顿辔将焉逃,小春布暖风未号。

陆可鞍马水可艘,齑根鲙鲈蟹霜螯。

一饮百榼新篘醪,梅花驿路万里重游遨。

大则径上玉堂挥健毫,不亦小驻粉省班郎曹。

我欲饯送乏酒羔,赠言一纸忘忉忉。

峻坂立马严提镳,急流放船稳著篙。

他日清望拂星旄,衣锦归时当与笠峰相为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