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道宁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首句“灵山顾视,迦叶亲闻”借用了佛教典故,暗示了修行者的悟性与传承。接下来,“白藕峰前,卢公契旨”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卢公可能是指佛陀或高僧,契旨即领悟佛法要义。
“直饶针芥相投,未免随波逐浪”表达了即使修行者之间心意相通,仍难免在世间流转,无法完全超脱。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追求的是“青天为幕,夜月为钩”的宁静生活,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和内心的清明。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简单而自在。最后两句“踏得故关田地稳,不风流处也风流”强调了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找到真正的平静与乐趣,即使身处尘世,也能做到心境风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修行体验,传达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禅意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验到禅宗所说的“平常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