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诸县催科行移口占呈东倅

共乘别驾犯炎云,入手文书费解纷。

搜见底囊供北餫,作无面饼饱南军。

铜山欲乞从今赐,金浦何为异昔闻。

分得尘劳无著处,不知风月几时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一同乘坐车辆穿越炎热的云雾,手上的文件复杂难解。
寻找底部的袋子以供应北方的补给,制作出无法见人的饼充饥给南方的军队。
希望能从现在起得到更多的赏赐,为何金浦的状况与过去不同呢?
分担了劳累却无处安放,不知何时才能享受清风明月的闲暇时光。

注释

共乘别驾:一同乘车出行。
犯炎云:穿越炎热的天气。
文书:文件。
费解纷:复杂难解。
搜见:寻找。
底囊:底部的袋子。
北餫:北方的补给。
无面饼:无法见人的饼。
南军:南方的军队。
铜山:大量的财富。
金浦: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异昔闻:与过去不同。
尘劳:世俗的劳苦。
著处:安放之处。
风月:清风明月,代指美好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忙碌奔波的心情。首句"共乘别驾犯炎云"描绘出诗人随同其他官员一同乘坐车辆,穿行于炎热的云雾之中,反映了当时夏季的气候和官吏们的忙碌。

"入手文书费解纷"则表明诗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文书感到束手无策,难以理清其中的纠葛。接下来的"搜见底囊供北餫"和"作无面饼饱南军"反映了官府为了筹集军粮而进行的紧张工作,以及对士兵供给的关心。

中间两句"铜山欲乞从今赐,金浦何为异昔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不同于现在的情况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铜山"和"金浦"可能是指代某些特定的官府或财富积累之地。

最后两句"分得尘劳无著处,不知风月几时分"则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世俗纷争中寻找超脱之道,却又迷失了时间,难以感知自然界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以及对于超然物外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呈赵倅

别驾从来头沓高,非关期奏压宜敖。

推敲今日韩饶贾,引避他年蔺下颇。

螂欲当车观者笑,驷难及舌罪焉逃。

小诗赎过无佳句,唐突西施又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西轩春坐

容膝都卢屋一间,图书左右任披翻。

催诗急雨来迢递,吹面凉风过等閒。

生意无边庭下草,清香不断畹中兰。

日长无事真仙隐,作甚辛辛苦苦官。

形式: 七言律诗

西征舣舟清洲投宿野店夜漏下数刻主媪为作粥与同行一饱成诗

君不见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

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许王孙当富贵。

又不见文叔宏济艰难时,大树将军身从之。

一夕相顾有馁色,芜蒌之粥甘如饴。

丈夫自负不草草,刚肠似石那能拗。

得时要拯万人饥,读书肯自谋温饱。

诸公兼我非穷人,穷途谩尔君勿嗔。

他年五鼎享台馈,须记此夕清洲滨。

形式: 古风

许宰和篇至再用韵谢

陶令束带对督邮,归来高兴潜有激。

昌黎县斋饱读书,自谓此日足可惜。

二贤诗留天地间,千载宝之为双璧。

当官不妨文字乐,似此人物不时出。

宦海风涛县为甚,文书束笋纷莫擘。

许侯敏手良不难,错节居然逢匠石。

宽租农扈享丰登,讲学如流苏废疾。

笔力重于丈二殳,诗筒敏似尺一檄。

句中之眼独心知,贻夺陶韩少人识。

乡有达尊性爱士,县榻于堂赏英特。

冰车雪辗笑钝迟,不尔续题尤富溢。

穷冬四壁坐无聊,渴思一字车渠百。

走仆乞取稛载归,底用黄金壮颜色。

祇恐天上六丁闻,一夜取将烦霹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