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宁子仪朝奉山堂诸石三绝(其三)

知公心似山堂石,误落人间几案间。

今日风光已相负,看朱成碧未能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宁子仪朝奉山堂诸石的深刻情感与独特见解。首先,“知公心似山堂石”一句,将宁子仪的心比作山堂中的石头,暗示宁子仪内心坚韧、质朴,如同山石一般不为外界所动。接着,“误落人间几案间”则表达了宁子仪虽拥有高尚品质,却偶然间落入世俗的视野,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如同珍贵的山石被放置在几案上,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和价值。

“今日风光已相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宁子仪与当前社会环境之间的疏离感。这里的“风光”既指社会的潮流与风尚,也暗含了对宁子仪才华与品德未能得到社会认可的遗憾。诗人感叹于宁子仪与时代的错位,仿佛他与当下的美好时光已经错过,无法再找回那份属于他的光彩。

最后,“看朱成碧未能还”则是对宁子仪境遇的深刻同情与感慨。朱与碧,在这里分别代表了红与绿两种颜色,象征着事物的转变或变质。诗人以“看朱成碧”描绘出宁子仪在世态炎凉中逐渐失去原本的色彩与价值,暗示了宁子仪在社会中可能遭受的误解、失落乃至被边缘化的命运。而“未能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子仪未能恢复其本来面貌的深深惋惜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宁子仪形象的塑造和对其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与才华未能得到社会正确认识与尊重的深切忧虑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一)

终年想颜色,未有食顷忘。

君宁不我念,苦畏冰雪妨。

斯文百战罢,阅士如堵墙。

孰知五湖口,一苇可以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二)

君才不长贫,太阿之在匣。

故知谗慝口,不受龙象踏。

此道有从来,肮脏端不乏。

相期瓮头春,夜语重一呷。

形式: 古风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三)

盛欲与子谈,乃复为此别。

匆匆得馀欢,把酒到耳热。

人生不如意,肝胆有楚越。

何知若人胸,中有积立铁。

形式: 古风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四)

伯姑无恙时,令我与子友。

周旋以至今,各是遗种叟。

文字种声名,于身亦何有。

还书问两弟,是事君识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