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兴

身似浮萍逐水飘,故园回首辄魂销。

忽逢佳节增惆怅,赖有童蒙伴寂寥。

忍见桥头沽酒幔,怕闻市上卖饧箫。

重来崔护偏多感,门巷依然人面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清明感兴》由清代诗人林馨兰所作,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在故园附近游历时的深切情感与思绪。

首句“身似浮萍逐水飘”,以浮萍随波逐流的形象比喻自己的漂泊无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故园回首辄魂销”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每当回望故乡,心中便涌起难以言喻的哀愁。

“忽逢佳节增惆怅”则点明了清明节这一特殊节日的到来,让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增添了几分哀伤。而“赖有童蒙伴寂寥”一句,通过儿童的陪伴,试图在孤独中寻找一丝慰藉,但这种慰藉显得如此微弱,无法真正驱散心中的忧郁。

“忍见桥头沽酒幔,怕闻市上卖饧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清明节传统习俗时的复杂心情。酒幔和饧箫是清明节期间常见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动内心伤感的符号,他不忍直视,更害怕听到,因为这些都让他想起了往昔与故乡的联系。

最后,“重来崔护偏多感,门巷依然人面遥”引用唐代诗人崔护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却物是人非的感慨。尽管环境依旧,但那些熟悉的面孔已经不再,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在异乡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收录诗词(7)

林馨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九即事

登临不觉夕阳斜,落帽风高忆孟嘉。

半世蹉跎成白首,频年憔悴瘦黄花。

无人送酒情偏淡,有意题糕手屡叉。

盼望盈盈秋水隔,瀼瀼冷露湿蒹葭。

负郭从无峰可登,聊凭高处望觚棱。

园林摇落惊萧瑟,笳鼓传喧感废兴。

对菊自怜情雅淡,把萸不觉兴飞腾。

雁鸿逐队衔芦去,羡尔知几远避矰。

形式: 古风

儿山太守六十正寿

须眉落落赵元叔,诗易彬彬夏敬公。

昔日黄堂今绿野,居然出处古人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阿环女史(其一)

满眼秋瓜尽系匏,名葩一朵出林梢。

烟花俗尚分冰炭,露草情缘比漆胶。

妒虎何颜偏腹诽,媚狐甚口岂心交。

嗤他钱树连枝并,究竟庞廉孰解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赠阿环女史(其二)

频年俗累客中纷,怎比樊川乞紫云。

我似塞鸿常印爪,卿如厩马久空群。

六宫粉黛休争宠,五夜帏房且策勋。

待得蓝桥寻玉杵,可能新妇配参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