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风度楼》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首联“风度楼高入碧霄,开元相业此遗标”,以“风度楼”为引子,描绘出楼阁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暗喻着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楼阁的高耸比作开元时期政治、文化的高峰,遗标则暗示了这种辉煌的不可复制性。
颔联“独忧宗社谁堪仗,一去荆州竟莫招”,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诗人忧虑国家的安危,却感叹无人能担当重任,即使如荆州这样的地方,也难以寻觅到可托付之人。这一联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人才匮乏、国力衰退的深深忧虑。
颈联“仙客未除金鉴蚀,胡儿不断玉环妖”,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悲剧性。仙客未除,意味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金鉴蚀,象征着历史的教训被遗忘或忽视;胡儿不断,指代外敌的侵扰永无止境;玉环妖,则可能暗喻着内部的腐败或不正之风。这一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历史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君王空有西川念,岭外孤臣骨已销”,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君主的同情和对忠诚臣子的哀悼。君王虽心系西川,但面对国家的困境却束手无策,而远在岭外的忠臣,其骨已化为尘土,象征着忠诚与牺牲的最终结局。这一联以强烈的对比和情感色彩,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命运和人性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风度楼》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忠诚与牺牲的深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