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仙册子十二首.水龙吟(其十一)残

几番薄染浓句,幽姿写到阑珊矣。

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

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鉴赏

这首《水龙吟》是清代诗人谈印梅所作的题画词,描绘了水仙花在画册中的残美状态,充满了哀怨与凄凉的氛围。

词中以“几番薄染浓句”开篇,暗示水仙花经历了多次色彩的渲染,却最终归于“幽姿写到阑珊矣”,即其美丽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三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水仙花的神态与潇湘的哀怨、江潭的憔悴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则进一步描绘了水仙花即将凋零的状态,它似乎在努力收敛,却又在风中摇曳,低回在案几旁,充满了无力感与哀愁。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几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仙花比作轻盈的舞者,即使在即将凋谢之际,仍保持着亭亭玉立的姿态,仿佛是被搀扶着的醉人,既展现了其优雅之美,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脆弱。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对比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与普通桃花李花的随风飘散,强调了水仙花的高洁与独特。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则赞美了水仙花如同仙人的气质,不沾染尘世的污浊,而是与清澈的泉水为伴,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品质。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描述了水仙花在秋日里逐渐失去生机,花瓣如扇般冷落,笔墨空乏,梦想中的色彩渐渐消失,预示着生命的终结。

最后,“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以“冰魂”比喻水仙花的高洁与清冷,它虽已凋零,但在纸上留下了独特的韵味,仿佛是灵魂的延续,表达了对水仙花残美之美的深深赞叹与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水仙花残美状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水仙花本身的美丽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慨与惋惜之情,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收录诗词(115)

谈印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水仙册子十二首.迈陂塘(其十二)丛

甚纷纷、繁花乱叶,重开生面如许。

巢湖貌出群仙会,水佩风裳无数。相映处。

看两两三三,似共盈盈语。冯夷起舞。

想桂楫云旌,水天空阔,飘渺翠澜句。迎伸曲。

待唤词人重赋。江乡几回凝伫。

柳堤花巷春波远,休问古祠高树。问艺圃。

但竹菊梅兰,自昔联芳侣。伊谁毫素。

把石势沙痕,风形雨态,别写岁寒谱。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水龙吟.答碧梧姊秋夜弹琴诗

明河淡月疏星,闺房永夜珠帘卷。

纱窗风紧,银屏灯暗,慵开书卷。

树杪秋深,天涯信断,有怀难遣。

算几多离恨,凭谁共语,都付与、清商怨。

漫把金徽轻按,怕因愁、指随心乱。

人琴无恙,山长水阔,甚时重见。

弦外知音,意中同调,目穷鸿远。

但柔肠一缕,和它香篆,百回千转。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青玉案.乙丑九月十九日登粤秀山

丹台石槛芙蓉顶。秋气爽、罗衣冷。

别有幽怀谁共领。

天涯风景,故园霜露,难遣登临兴。

林峦三竺应槛并。回首烟霞旧游境。

何处尘襟都洗净。

青山眼界,白云身世,一片斜阳磬。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绮罗香.题缟仙女史小照

碧宇澄秋,黄花浥露,天净月华如水。

羽扇绡衣,分得翠蕉凉意。

映清辉、香雾云鬟,恍吹下、瑶台环佩。

最宜人、石几磁瓯,试茶闲领静中味。

良宵佳景自赏,幽吟料应不减,鲍家才思。

冰雪襟怀,悟澈广寒身世。

谁写出、绝代丰神,恰伴取、一枝仙桂。

好和它、金粟西风,芬芳传卷里。

形式: 词牌: 绮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