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荆轲传

夜读荆轲传,掩卷喟然叹。

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

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

介绍田先生,得结荆卿欢。

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

荆卿欲藉手,临事敢开口。

走见樊于期,愿借将军首。

将军扼揽言,念此固已久。

得复平生雠,性命何足有。

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函关初未入,气已吞祖龙。

其事虽不就,简牍光无穷。

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晚阅读《荆轲传》,合上书卷深深感叹。
结交了天下的英雄豪杰,太子丹真是贤明啊。
对秦国的仇恨只有一片忠心,如同秋莲中的孤剑,寒意逼人。
提及田先生,能与荆卿结为知己。
太子的一句话让先生自我牺牲,甘愿承受。
荆轲想借助他人之力,但在关键时刻却不敢轻易开口。
他去找樊於期,希望能借将军的头颅一用。
樊将军握住话柄,这样的念头他心中久已有之。
为了报一生的仇怨,即使生命不再重要。
四位英雄豪杰的英勇精神,真诚直指苍穹。
函谷关尚未攻入,他们的气势已经震慑了秦始皇。
虽然刺秦行动未能成功,但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光照千古。
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像冬日里的虫子般畏缩不前。

注释

荆轲传:古代刺客的故事集。
喟然:叹息的样子。
贤哉:赞美太子丹的贤明。
秋莲:比喻忠诚纯洁的心。
田先生:文中提到的另一位人物。
荆卿:对荆轲的尊称。
蹙缩:形容人畏缩不前。

鉴赏

这首宋诗《读荆轲传》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刺秦事件的深深感慨。首句“夜读荆轲传”点明了阅读的时间和内容,诗人深夜研读,引发深思。接着,“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赞扬了太子丹的贤明和对人才的重视。

诗人对荆轲的忠诚和决心印象深刻:“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用秋莲和孤剑象征荆轲的高洁与决绝。田先生的出场,进一步展现了荆轲的交友之道,但他的悲剧也源于太子的一句话,诗人感叹“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

荆轲的勇气和智谋在“走见樊于期,愿借将军首”中展现,樊将军的慷慨也是诗中的亮点。然而,尽管荆轲未能成功,但其英雄气概“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仍然令人敬仰,他的壮志即使未能实现,其事迹却永载史册,光照千古。

最后,诗人惋惜当今之人的怯懦,“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与荆轲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精神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历史人物的描绘生动有力,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崇尚。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哲宗长编

我于咸淳际,偶读绍符编。

昏气塞宇宙,临文深慨然。

孽惇暴于虎,泰陵度如天。

惇言一脱口,辄奉以周旋。

啸呼尽顽凶,排斥咸忠贤。

意偏覆辙蹈,时移善政还。

济恶蔡元度,推波曾子宣。

纪纲耳目地,悉以私人专。

其间如商英,牙吻尤呀然。

神灵不可测,党人得生全。

矧乃崇观后,于邑更堪言。

孝弟尧舜道,祸反阶中天。

圣经岂误人,无乃说用燕。

孤臣泪迸血,后来其监旃。

形式: 古风

读梅福传有感

君不见绥和天子在御世五春,画堂甲观寂寂空无人。

岂无壮发类元帝,奈燕飞来啄皇孙。

三星屡暗紫宫里,群臣默默谁扣阍。

忽闻县道上急变,乃是南昌梅子真。

书言愿蚤建三统,以孔子后上继殷。

存人自立乃周武,壅人自塞为亡秦。

陛下若欲保继嗣,成汤不祀宜留神。

子真先曾拄王凤,言不见省徒报闻。

小臣读史每流涕,福于异代犹谆谆。

而况交柯紫荆树,东枝憔悴西枝荣。

有能建此第一义,本支百世何足云。

我今那复效梅叟,聊欲全生吴市门。

形式: 古风

读谢章奏疏赋朝阳吟

岷峨秃如赭,江汉浊如泔。

云何只隔夜,泼黛挼青蓝。

得非气沆砀,祝融困西戡。

秋风抗手谢,天公吾敢贪。

此邦旧崛奇,神气虎眈眈。

山为万仞高,水作千尺涵。

尔来遽一变,风景殊不堪。

月堕鸡不晨,露警鹤犹鼾。

长毕绶若若,修缗府潭潭。

坐令死瓦色,空濛亘西南。

划闻卷阿奏,翠凤鸣孤岚。

尹氏谁敢指,家父独纵谈。

三十六峰下,有此奇伟男。

戛摩参井燄,刬磢山川惭。

予方感嫠纬,耳此距跃三。

作歌为贾勇,罪我如饴甘。

形式: 古风

酒阑

世道日沦忽,涔泪夜中滋。

客问子何伤,伤予士气痿。

不见齐鲁鬨,所争在糟醨。

我吻燥已久,幸歌韩奕诗。

若遭禁酒国,曹瞒尔何为。

一鏖皋兰下,赤壁竟不支。

虽云竟不支,主翁自怜之。

骑虎不敢下,悲鸣亦可嗤。

朝廷尽君子,拄撑赖公师。

似此好局面,诸生愿扶持。

尹京用老蔡,恐翻元祐规。

斯言是耶非,识者当能知。

哑钟悬清庙,瘖虎伏路垂。

此而为君子,小人当谓谁。

币轻物痛跃,赤子命一丝。

尚曰此元祐,天乎欲谁欺。

醪粲恩诚深,报复机诚危。

独哀三百年,豢此终何裨。

咸幡不复举,志士徒伤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