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面山亭

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

极目但苍茫,前瞻如有失。

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

长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面山亭上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苍茫与变幻。首句“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诗人对这次登亭远眺的期待已久。接下来,“极目但苍茫,前瞻如有失”两句,以“苍茫”二字勾勒出山色的辽阔与深远,而“如失”则增添了一丝迷茫感,仿佛前方的景色难以完全捕捉。

“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描绘了山间的雾气与群山的轮廓,雾气如同女子的发髻,逐渐显露,群山则笼罩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最后,“长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则以诗人的一声长啸引出天风的响应,随后云散天清,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释放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面山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双髻峰

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

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涉涧水作

幽谷溅溅小水通,细穿危石认行踪。

回头自爱情岚好,却立滩头数乱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试院即事

端居惜春晚,庭树绿已深。

重门掩昼静,高馆正阴沈。

披衣步前除,悟物怀贞心。

澹泊方自适,好鸟鸣高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因作此诗二首(其一)

翩然乘孤鹤,往至苍崖巅。

上有桂树林,下有清泠渊。

洗心咏太素,汎景窥灵诠。

栖身托岁暮,毕此岩中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