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六十二)

桂棹青溪夜泊船,胡床歇马坐江边。

一声笛罢不知处,两不交谈意已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在夜晚,我停靠在青溪边,坐在桂木做的棹(一种划船工具)上,让马匹在胡床上休息。
吹完一支笛子后,虽然看不见人影,但心意已经通过笛声传递了出去。

注释

桂棹:用桂木制成的船桨。
青溪:清澈的小溪。
夜泊船:夜晚停船。
胡床:古代的一种轻便折叠床。
歇马:让马匹休息。
坐江边:坐在江边。
一声笛罢:吹完一支笛子。
不知处:不知道笛声来自何处。
两不交谈:双方没有直接交谈。
意已传:心意已经传达。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夜泊之景的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开篇“桂棹青溪夜泊船”,以“桂棹”指代船桨,设定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接着“胡床歇马坐江边”,则展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第三句“我闻笛声招夕烟”,这里并未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文可推测出诗人的感受。笛声往往能引起人们对于远方、自由或是某种情怀的联想。在这首诗中,笛声可能成为了夜晚宁静氛围中的一个突出元素,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一声笛罢不知处”,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环境的安静与笛声的短暂。诗人通过听笛声来感受周围环境,但当笛声停止后,却无法辨别它的来源,这种未知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两岸猿啼霜满树”,这句同样并未出现,可能是描述自然界秋意浓厚或寒冷萧瑟的情景,但结合上下文,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两不交谈意已传”,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虽无言语交流,但心灵却已经相通。这种境界体现了古代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通过静默来理解世界的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一幅夜泊江边的画面,并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五)

窗间日日叫提壶,有酒分明不用沽。

自是老来游兴懒,日长添得睡工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七十一)

幽草沿阶翠织成,初荷经雨碎珠生。

藕丝道服松毛扇,独自花间趁鹿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六)

稍经运渎过潮沟,野草闲花触处愁。

二十四航春水满,有谁来此上扁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八十)

城西二里楚金陵,吴帝名为石首城。

如今土坞无青草,笑杀当时所必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