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与水镜鹿门,甘心肥遁;
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
此联以深邃的哲思与历史的洞察,描绘了诸葛亮的人生轨迹与后世对其的评价。上联“行藏以道,出处因时”点明了诸葛亮行事的准则与时机的重要性,他遵循道德原则,根据时势选择进退,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接着“使无三顾频烦,亦与水镜鹿门,甘心肥遁”则通过假设,表达了若非刘备三请出山,诸葛亮或许会选择隐居,这既是对诸葛亮个人选择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刘备知人善任的赞赏。
下联“成败论人,古今同慨”指出,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对成功与失败有着共同的感慨,诸葛亮作为全才,其命运与评价自然成为千古话题。最后“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则表达了对诸葛亮才能的敬佩,同时也提到苏轼(字子由)对诸葛亮的深刻评价与批判,暗示了诸葛亮虽为全才,但其复杂的人格与决策也引发了后人的不同解读和争议。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赞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历史人物在后人心中的多维形象与评价的多样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人物的深度思考与复杂情感。
不详
钱如真可通神,此座巍然,何不与烟霞终古;
石也有时变相,长公仙矣,莫非是香火因缘。
文章勋业足千秋,善始善终,退处清闲老泉石;
故旧寒微如一体,怜人怜我,平生气谊薄云天。
江山即有平陂,得先生俯唱遥吟,不朽文章辉翼轸;
风月何分新故,任后学闲观静玩,无穷声色扩聪明。
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
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