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呖呖征鸿南度。

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

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砌蛩语。

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

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翻译

蓼草收敛了红色,井边梧桐凋零了绿色,雁群发出清脆的声音向南方飞过。
静静地听着寒冷的捣衣声,独自倚着枕头,月光深夜里悄悄照进窗户。
露水悄悄打湿了芭蕉叶,本不是真的下雨。台阶上的蟋蟀在鸣叫。
怎能知道我夜深未眠,想念着远行的人,道路遥远且受阻。
早晨起来懒得梳妆,自从秋天以来,谁还能使我的眉毛增添妩媚?
洁净的几案和明亮的窗户,只有我孤独地面对空白的画卷。
早知你离别后这么久,我真后悔让你离开。

注释

汀蓼:水边的蓼草。
凋绿:叶子凋落变黄。
呖呖:形容雁鸣声。
征鸿:南飞的大雁。
寒砧:寒冷季节的捣衣声。
孤枕:独自的枕头。
窥户:偷偷照进窗户。
砌蛩:台阶上的蟋蟀。
漏长:时间漫长。
无寐:无法入睡。
游子:远行的人。
修道:道路遥远。
阻:阻碍。
懒晨妆:懒得起床梳妆。
眉黛:女子的眉毛。
妩:美丽。
净几明窗:洁净的几案和明亮的窗户。
无憀:无聊,无所事事。
蛮素:空白的画卷。
伊:你。
恁久:这么久。
悔教伊去:后悔让你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夜的静谧与凄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开篇“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勾勒出一幅秋意浓厚的画面,随后的“呖呖征鸿南度”则透露出诗人心中对于远去鸿鹄的思念之声。

在“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中,诗人捕捉了秋夜的宁静与寂寞,通过对寒砧(即寒风中的砧声)和蟾蜍(壁虎)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独处时的心境。

“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则是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现象,揭示了秋夜中的湿润气氛。紧接着的“砌蛩语”可能暗指着某种生命力或自然的声音在继续。

中间部分“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游子深夜难以入寐的担忧,同时也反映出外界旅途不便,道路维修之困境。

后半段“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显示了诗人的懒散与哀愁,他对于美貌(眉黛)无人欣赏的感慨。接着的“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则是诗人在清晨的寂静中,面对着干净的桌案和明亮的窗户,却只能对着那没有生命的蛮虫(可能指某种昆虫)发愁。

结尾部分“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所爱之人的离别过于仓促,如今却又深感后悔,若能预知未来会如此长久的分别,他或许不会轻易让对方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9)

杨泽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宁都登楼

乘月上高楼。一片清光浩莫收。

帘卷好风知客意,飕飕。山自纵横水自流。

却绕古城头。尘事匆匆得少休。

遥送征鸿千里外,明眸。消尽人间万种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品令.咏棋

日长风静。浓香在、珠帘花影。棋具对著明窗近。

未排角势,鸦鹭先分阵。双叠远山非有恨。

正藏机休问。便如喝采争堂印。局番无定。

有幸君须尽。

形式: 词牌: 品令

点绛唇

岸草离离,暮天雨过添清润。小舟移近。

怕得江头信。无奈风高,雁字难成阵。思排闷。

管弦难趁。怎解心头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集句

雨歇方塘,清圆一一风荷举。舣舟南浦。

忘却来时路。醉拍春衫,便欲随君去。犹回顾。

阿蛮樊素。更有留人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