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述古(其二)》由明代诗人胡俨所作,通过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典籍与礼仪制度的深刻怀念。
首句“苍姬既讫录,炎刘勃以兴”描绘了历史的更迭,从一个时代过渡到另一个时代,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接着,“诗书煨烬余,礼乐邈难征”表达了对古代文献与礼仪文化的珍视,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宝贵遗产逐渐消失的无奈与遗憾。
“区区叔孙子,莫能致两生”一句,通过比喻,强调了后人难以恢复或复制古代的智慧与精神,体现了传承的难度与挑战。随后,“守文过谦让,俗吏事章程”则批评了某些官员过于拘泥于形式,缺乏创新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贾董失经纪,二戴紊遗经”进一步指出,某些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导致了对传统知识的误解与破坏。最后,“遂令千载下,儗述徒纷争”总结了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即后世学者在解读与传承古代文化时,因理解偏差而产生无尽的争论。
“二仪有定位,八风无奸声”一句,运用自然界的比喻,强调了宇宙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类社会在文化传承与道德规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公旦去已远,万世思典刑”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代道德典范的怀念,希望后世能够继续追寻并实践这些高尚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对后人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