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山赵忠简公墓

客行常山道,溪駃波沄沄。

溯流睇崇冈,问是丞相坟。

舍舟步榛翳,隧道不复分。

石麟已零落,宰树何披纷。

其傍曾玄居,混迹随耕耘。

亦有显仕者,远去忘榆枌。

长吏类俗流,但识期会勤。

葺治禁樵采,此事今无闻。

堂堂中兴烈,忠正而德文。

祸胎偃月奸,冤魄炎海氛。

凄凉槥车还,仓卒书疏焚。

谁知尉职卑,乃能杜使君。

苍天佑贤俊,微尔几空群。

兴怀慨前事,空山黯愁云。

咸阳骨安在,唾骂奚足云。

骑箕俨天上,千载弥清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常山赵忠简公墓》,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常山道时,对赵忠简公墓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客行常山道,溪駃波沄沄”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常山道上,溪水湍急,波浪翻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接着“溯流睇崇冈,问是丞相坟”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赵忠简公的墓地。诗人沿着水流的方向,仰望高大的山冈,询问着这是否就是赵忠简公的陵寝。

“舍舟步榛翳,隧道不复分”描述了诗人离开船只,步行于密林之中,迷失了方向。随后,“石麟已零落,宰树何披纷”写出了墓地的荒凉景象,石雕的麒麟已经残破,树木茂盛却杂乱无章,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其傍曾玄居,混迹随耕耘”描绘了墓地旁有人居住,与世无争,过着平凡的生活。而“亦有显仕者,远去忘榆枌”则提到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最终远离尘嚣,忘记了家乡的榆树和枌树,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归宿的必然。

“长吏类俗流,但识期会勤”批评了官场中的庸碌之辈,只知道遵守规则,勤奋工作,却缺乏真正的理想和追求。“葺治禁樵采,此事今无闻”表达了对过去治理措施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况的失望。

“堂堂中兴烈,忠正而德文”赞美了赵忠简公的丰功伟绩,忠诚正直,品德高尚。“祸胎偃月奸,冤魄炎海氛”揭露了历史上的奸佞小人,以及他们的恶行所带来的灾难。“凄凉槥车还,仓卒书疏焚”描述了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历史的无情。

“谁知尉职卑,乃能杜使君”赞扬了赵忠简公即使职位低微,也能做出大义之举,阻止了某位官员的不当行为。“苍天佑贤俊,微尔几空群”表达了对赵忠简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存在使周围的人受益匪浅。“兴怀慨前事,空山黯愁云”抒发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哀愁。

最后,“咸阳骨安在,唾骂奚足云”以秦始皇陵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认为他们的生死荣辱,不应被后人的唾骂所左右。“骑箕俨天上,千载弥清芬”则以赵忠简公为例,认为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如同清芬之气,永不消散。

整首诗通过描绘赵忠简公墓地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正直、历史变迁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信饶道中雪

五载乐閒旷,闭关每安眠。

祖行复言迈,迫此将残年。

江湖多北风,临流竟回船。

连旬踏冻雪,驱马不得前。

锦溪何沦漪,芝山亦清妍。

岂乏故人居,欲往无由缘。

漫漫四野白,青是谁家烟?

仆夫慰饥面,呼酒还忻然。

我独不解饮,自苦谁汝怜。

前途幸云迩,努力勤挥鞭。

职思在忧民,才薄志自坚。

只应高人笑,胡不甘田园。

形式: 古风

入建德界

才登东阳桥,复涉兰溪渡。

千里名地同,依依乡井故。

六合岂不宽,遐瞻恣驰骛。

嗟此穷山中,宁知拟予步。

三生有夙习,兹游亦奇遇。

独怜迂狷姿,谐俗匪心素。

腼颜民社寄,抑志簿书务。

烦尔父老迎,停车劳前路。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

处世五十年,寡嗜仍少病。

天与两目光,炯炯素清净。

前年翳生左,赤脉欻交横。

审因察其源,五色非所竞。

学书信夙习,耽读亦本性。

虽于二事切,未必致兹證。

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积毒根胃肠,标表发昏瞢。

针刺争杂施,流血和泪迸。

丹砂与空青,数市窘赀罄。

栀檗动盈筐,日啖不论命。

重氛幸全扫,馀眚时一盛。

荏苒三载间,视眺犹未莹。

偏盲亦何害,忌者遂相庆。

惟兹二三友,为我忧怲怲。

许君屡贻书,力劝宜习静。

损读复省思,默坐但微瞑。

心肾上下居,火实以水胜。

炎炎降不怒,行之久自定。

殷勤柳与张,有便常致讯。

为言医法难,俗师慎毋听。

一朝得奇药,千里转持赠。

缄封谨视护,述语颇详竟。

开罂异香发,著箸金膏凝。

试之累旬日,奇效他莫并。

感之欲次骨,报尔无照乘。

我生未见道,绝尘悦犹瞠。

眊焉惭训言,亦岂中未正。

扶持谢诸公,磨刮完两镜。

渐惊容衰老,谬忝小邑令。

乡山杳在望,归船行可榜。

把卷欣复适,看云远相映。

挥弦送孤鸿,飘然动高兴。

从令没暮齿,不复忧伥伥。

永怀何能忘,临风寄孤咏。

形式: 古风

送徐检校之浙省并简前政王正善

皇朝树藩垣,江浙天下最。

岂惟财赋强,政体亦宏大。

群僚极高选,吉士多蔼蔼。

赞参每从容,句检尤倚赖。

徐卿世名家,践历振风裁。

运筹佐漕挽,遗声满吴会。

今兹缀班行,深意良有在。

更张化弦新,洗目盛除拜。

眷怀东南逼,明见万里外。

元宰回北辕,贪墨亦狼狈。

终然公论白,少觉众心快。

谁当进良谟,清静抚彫瘵。

诸公正虚左,愿言亟行迈。

王公山阴裔,前政民所爱。

一时欣接武,二妙实同载。

我生一何幸,识君向蒸代。

与王迩乡井,而不共倾盖。

相知十五年,未面已如对。

因之道怀思,望望久相待。

后日都城南,春朝及王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