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教监寺写真求赞》,以禅宗的语言风格描绘了一幅修行者的形象和境界。"胡床一默,智游理窟",形象地刻画了禅者静坐深思,智慧游于佛法的深处。"偏正往来,离微出没",表达了禅者在正邪之间游刃有余,微妙变化中保持平衡。
"上下混成也二仪之根,去来平等也三世之则",揭示了禅者对宇宙法则的理解,认为其内在统一且平等无分别。"有时随应诸尘,不可说似一物",意味着禅者能顺应世间万物,却又超越言说,难以用常理解释。
"修证不无,污染不得",强调修行者的修为与纯净,不受世俗杂念所染。接下来的"震之东,兑之西,离之南,坎之北",可能象征着四季方位或四象,暗示修行者的无所不在和无处不在。
"青州布衫,镇州萝卜",看似俚语,实则寓含朴素生活态度,表达修行者不追求物质奢华,而以平常心对待。最后两句"当家行眼里有筋,本色汉舌头无骨",赞美修行者行事果断,言语直率,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真实的性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禅宗的哲理,展现了教监寺写真的主人——释正觉的修行境界和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