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许询诗(其一)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王羲之在魏晋时期所作,名为《答许询诗(其一)》。诗中描绘了仁者智者在山水间寻找欢愉的情景,通过清泉、松竹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首句“取欢仁智乐”,直接点明了主题——仁者智者在自然中寻得欢愉。这里的“仁”与“智”不仅指人品高尚、智慧超群,更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接下来,“寄畅山水阴”,进一步阐述了仁智之人如何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与畅快,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于心灵抚慰的重要性。

“清泠涧下濑”,描绘了一幅山涧清泉潺潺流动的画面,水声清脆悦耳,给人以清凉与宁静之感。“历落松竹松”,则转向了对松树和竹子的描写,松竹并提,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里“历落”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松竹在山林间错落有致的姿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仁智生活态度的推崇。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收录诗词(4)

王羲之(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字:逸少

相关古诗词

答许询诗(其二)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

形式: 押[尤]韵

表哀诗

茫茫太极,赋授理殊。咨生不辰,仁考夙徂。

微微冲弱,眇眇偏孤。叩心昊苍,痛贯黄墟。

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思洽阳春。

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

嗟予小子,譬彼土粪。俯愧陋质,仰忝高训。

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

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

感昔有恃,望晨迟颜。婉娈怀袖,极愿尽欢。

奈何慈妣,归体幽埏。酷矣痛深,剖髓摧肝。

形式: 四言诗

赠温峤诗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

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

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

颖非我朗,贵在光和。振翰梧摽,翻飞丹霞。

爰在冲乱,质嶷韵令。长崇简易,业大德盛。

体与荣辞,迹与化竞。经纬天维,翼亮皇政。

狡哉不臣,拒顺称兵。矫矫君侯,杖钺斯征。

鲸鲵悬鳃,灵浒载清。净能弘道,动□功成。

无则无慕,有必有希。仰荫风云,自同兰夷。

辞以运情,情诣名遗。忘其言往,鉴诸旨归。

形式: 四言诗

与庾冰诗

浩浩元化,五运迭送。昏明相错,否泰时用。

数钟大过,乾象摧栋。惠怀凌构,神銮不控。

德之不逮,痛矣悲夫。蛮夷交迹,封豕充衢。

芒芒华夏,鞠为戎墟。哀兼黍离,痛过茹荼。

天未忘晋,乃眷东顾。中宗奉时,龙飞廓祚。

河洛虽堙,淮海获悆。业业意兆,相望道著。

天步艰难,蹇运方资。凶羯稽诛,外忧未夷。

矧乃萧墙,仍生枭鸱。逆兵累遘,三缠紫微。

远惟自天,抑亦由人。道苟无亏,衅故曷因。

遑遑遗黎,死痛生勤。抚运怀□,天地不仁。

烝哉我皇,哲嶷自然。远□隆替,思怀普天。

明发询求,德音遐宣。临政存化,昵亲尊贤。

亲贤孰在,实赖伯舅。卓矣都乡,光此举首。

苟云至公,身非己有。将敷徽猷,仰赞圣后。

义存急病,星驾路次。穆尔平心,不休不悴。

险无矜容,商无凌气。形与务动,志恬道味。

余与夫子,分以情照。如彼清风,应此朗啸。

契定一面,遂隆雅好。弛张虽殊,宫商同调。

无湖之寓,家子之馆。武昌之游,缱绻夕旦。

邂逅不已,同集海畔。宅仁怀旧,用忘侨叹。

晏安难常,理有会乖。之子之性,惆怅低徊。

子冲赤霄,我戢蓬黎。启兴歧路,慨矣增怀。

我闻为政,宽猛相革。体非太上,畴能全德。

鉴彼韦弦,慎尔准墨。人望在兹,可不允塞。

古人重离,必有赠迁。千金之遗,孰与片言。

励矣庾生,勉踪前贤。何以将行,取诸斯篇。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