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铅与芽的关系为喻,探讨了变化与转化的主题。"芽若是铅,去铅万里",这里将新生或成长的过程比作去除铅质,象征着从原始状态到纯净的转变,需要经历漫长的距离和过程。"芽若非铅,从铅而始",则说明了即使不是从铅开始,也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达到芽的成长,强调了起点并非决定性的因素。
"铅为芽母,芽为铅子",铅在这里既是母体也是子体,意味着在变化的过程中,旧事物可以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又可以回归到旧事物中,形成一种循环与转化的关系。"既得金花,舍铅不使",最后两句表达了在获得珍贵成果(金花,象征着成功或成就)后,不应忘记或放弃原有的基础(铅),暗示了在追求进步的同时,要珍惜和利用好过往的经验和资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铅与芽的比喻,探讨了成长、变化、转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如何处理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