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湛编脩若水册封安南》。诗中描绘了明朝时期对安南(今越南)进行册封的盛况,展现了当时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文化影响。
首联“圣朝荒服尽冠缨,岭外交南旧有名”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明朝作为圣朝,其影响力已遍及边远之地,连安南这样的南方地区也早已闻名遐迩。这里“冠缨”象征着文明与秩序,暗示明朝对边疆的教化与治理。
颔联“文字不随言语别,道途长共海波平”进一步阐述了明朝文化的传播与边疆的稳定。诗句强调文字与语言的统一性,以及道路与海洋的和谐,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边疆的安宁。
颈联“一家两被周封命,六载三回汉使旌”通过历史典故,对比周朝和汉朝对边疆的册封与使者往来,表达了对明朝在边疆政策上的肯定与自豪。这里“周封命”和“汉使旌”分别指周朝的封赐制度和汉朝的使节活动,以此来赞颂明朝在边疆事务上的成就。
尾联“天上玉堂非远别,故乡重慰倚门情”以天上玉堂比喻朝廷的尊贵与遥远,表达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最后一句“故乡重慰倚门情”则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朝廷册封行动后能给故乡带来安定与慰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文化影响,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强盛、边疆安宁以及对故乡深切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