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溪水岩小砚寄戴观察怡涛系之以长歌

昔人只重端溪紫,今之水岩胜于始。

始犹所采皮肉间,山骨琢尽兹其髓。

一阳生后天益寒,牂牁江落风林乾。

崖枯峡浅洞门出,中有积水蛟龙蟠。

良工斤斧重泉下,石室无光朝亦夜。

千枝列炬照人行,万指悬壶向江泻。

金钱之费日不訾,冬春之际能几时。

瑕瑜况复不相掩,非具大力安能为。

崇祯之中熊开府,迩者名藩亦时取。

后先疏凿分东西,文采精华并千古。

往时蕉白称极佳,今人指点寻青花。

以兹相石亦未尽,必有生气如云霞。

拊不留手柔无骨,墨质愈坚磨愈发。

宋坑宣德虽尚存,粗则伤毫细则滑。

伯乐一顾冀马空,世间所患无追风。

寄公一片虽小品,由来亦自蛟龙宫。

茆斋久伴书生穷,咿唔吟啸不可终。

去兹卑陋依尊崇,使君声韵如钟镛。

挥毫落纸生蜺虹,况今持宪出乘骢。

秋霜春露一言中,非汝孰与成厥功。

呜呼,挽回造化良不易,补天亦属人能事,五色之石将无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创作,名为《以端溪水岩小砚寄戴观察怡涛系之以长歌》。诗中通过对一块端溪水岩小砚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艺术珍品的赞美。

诗的开头便对比了古人对端溪紫砚的偏爱与现代水岩砚的超越,强调了水岩砚的独特价值。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精细的工艺描述,展现了砚台的制作过程和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随后,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制作砚台所需的高昂成本和精湛技艺,以及其在不同季节使用时的适宜性。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熊开府和名藩,他们对砚台的重视和收集,体现了砚台在文化中的地位。诗人通过比较不同砚台的特点,强调了水岩砚的独特之处,并对其质地和墨迹的反应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最后,诗人以寓言的方式,将砚台比作蛟龙宫中的宝物,表达了对友人戴观察的尊敬和期待,希望他能够欣赏并珍藏这份礼物。同时,诗人也借机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追求和对友人声望的赞誉,以及对未来作品成就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对艺术品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友情、艺术和文化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积雨柬何玉其

积雨村边路,溪潮长石痕。

蛎房环结屋,龙目细垂园。

旧友仍羁寓,新秋好晤言。

楼高虽可望,各自闭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绣佛斋诗(其一)

遭逢虽不造,文采独堪誇。

姑妇成双节,诗篇属大家。

苦心追正始,真调脱铅华。

世业闻孙在,芳兰不妄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绣佛斋诗(其二)

玉洁因成色,金坚遂有声。

古人言不朽,皆自性情生。

寡鹤夜中唳,哀猿申旦鸣。

何须立文字,闻者尽沾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梁言公之惠州

丰湖清绝地,乱后几人行。

秋水明诸壑,官桥带两城。

少年初旅食,多艺盛时名。

佐幕前贤事,良才斫始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