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歌风台

河流西来复东注,我方乘舟北河去。

长涂短服春已深,小邑孤城日将暮。

河傍穹碑倚春树,停桡一读知其故。

不见高台号大风,空馀草屋连荒戍。

当时汉祖居沛中,时有云气随飞龙。

道间未斩白帝子,圯下已逢黄石公。

子婴首落重瞳手,百二山河夘金有。

阴陵失路岂人为,鸿门不死真天授。

残忍者灭仁义王,威加四海归故乡。

箨冠巍峨筑声壮,日月照耀旌旗杨。

身中衮裳朱衣绣,酒酣歌舞争为寿。

父老人人被宠恩,租庸世世蒙蠲宥。

云胡伯心犹未忘,意气激烈非虞唐。

不歌艰难创王业,却思壮士守边疆。

台前风烟起天末,台下寒流动毛发。

黄昏不敢问前途,驻目更看芒砀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沛县歌风台》描绘了河流的流淌与历史的沧桑,以沛县歌风台为背景,展现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和感慨。诗的开篇以河流比喻历史的轮回,诗人乘舟北上,暗示着对先贤的追寻。接着,诗人描述了春天深处的小城孤城,日暮时分的凄凉景象,烘托出歌风台的孤独与历史沉淀。

诗人行至歌风台,看到碑倚春树,不禁停下船桨,阅读碑文,追忆起汉祖刘邦在此地的传奇经历,如云气随飞龙、圯下遇黄石公等典故。诗人借这些故事表达了对刘邦开创基业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

随后,诗人提到秦王子婴的灭亡,刘邦的仁义与天授,以及他建立大汉帝国后的荣耀。然而,诗中也隐含着对残酷与仁义之间的权衡,以及刘邦归乡后的奢华生活。尽管如此,沛县人民依然享受着他的恩泽。

最后,诗人的情感转向激昂,批评那些忘记艰难创业的人,而怀念那些坚守边疆的壮士。在歌风台前,诗人面对风烟四起,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忧虑,只能在月光下驻足凝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收录诗词(467)

唐之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明日

不觉离家月再圆,船头插柳记流年。

短衣乌帽四千里,落花游丝三月天。

梦里松楸隔吴越,眼前行李到幽燕。

流光倏忽不相惜,几时归种山阴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泊两河口

叠浪龙鳞合,双河燕尾分。

系船欹野树,炊饭煖春云。

鸡唱荒村得,沙崩永夜闻。

明朝逢改火,熟食侑芳尊。

形式: 五言律诗

郓城县

废塔千年寺,荒城有数家。

行行过村落,稍稍见桑麻。

薄酒高论价,轻舟浅阁沙。

无言对春晚,独立数残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寿昌驿

细雨止复落,远山看更无。

树光连墅迥,人影共帆孤。

县远先逢驿,河穷欲问湖。

不知齐鲁近,祇觉语音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