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以湘竹杖惠予兼贶以诗遂依韵答之

颁得山人古竹筇,节间销尽泪痕红。

化龙定跃苍波里,伴鹤还腾碧汉中。

跬步安危存用舍,百年前却付穷通。

相应海国归来日,系乡船头取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善住所作,名为《子虚以湘竹杖惠予兼贶以诗遂依韵答之》。诗中以湘竹杖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颁得山人古竹筇”,描绘了一位山人手持古老的竹杖,这竹杖仿佛蕴含着岁月的痕迹,每一节都仿佛镌刻着时间的印记,透露出一种古朴而深邃的气息。接下来,“节间销尽泪痕红”一句,将竹杖上的纹理比作泪痕,暗示了它曾经历过沧桑,承载过情感的重量,赋予了竹杖以生命和故事。

“化龙定跃苍波里,伴鹤还腾碧汉中”两句,运用了浪漫的想象手法,将竹杖比喻为能够化身为龙,在深邃的海洋中遨游,或是化身仙鹤,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样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竹杖的非凡气质,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和梦想的向往。

“跬步安危存用舍,百年前却付穷通”则揭示了竹杖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与作用,无论是日常行走还是关键时刻的选择,它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同时,这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即在面对困难与选择时,应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最后,“相应海国归来日,系乡船头取便风”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回归故土的期待,以及希望在归途中能借助顺风顺利前行的愿望。这一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渴望,也是对心灵归宿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湘竹杖的特质与寓意,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119)

善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字:无住
  • 号:云屋

相关古诗词

渔父

夕阳波上钓丝轻,风入蒹葭窸窣鸣。

辞剑为怜逋客难,鼓桡曾笑逐臣清。

数声竹笛湘江阔,一帽山花白发明。

南北去来人自老,几多空抱羡鱼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经故人所居

桃花灼灼柳依依,院落荒凉昼掩扉。

石沼水乾鱼逝久,杏梁巢覆燕来稀。

陇头未说人浇酒,世上先传客卖衣。

欲对东风写离恨,郡谯吹角暮云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落梅

晴雪霏霏洒砌苔,浪蜂欲去更徘徊。

空传淡影浮歌扇,不送寒香入酒杯。

陇首故人千里隔,江南驿使几时回。

翠禽莫怨高楼笛,一度春风一度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晚

矮窗日月无今古,闭户争知春去来。

清镜静临多白发,好花閒看半苍苔。

蛙传鼓吹池塘雨,茶展枪旗涧壑雷。

海燕未回寒尚在,暮云重叠锁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