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生日蒙诸君诗赠奉答兼有追慨(其一)

寂寂寒灰故不然,星星宿火绝无端。

齿牙未必真相借,髀肉何须苦自叹。

皦日行空都莽荡,閒云在水自汎澜。

故人真是天留住,不记田间旧竹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余寅在七旬寿辰时所作,以答谢友人的赠诗,并兼有追忆感慨之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沧桑的独特感悟。

首联“寂寂寒灰故不然,星星宿火绝无端。”以寒灰与宿火为喻,描绘出岁月流逝、时光静默的景象,暗示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其中“寂寂”、“寒灰”、“星星宿火”等词,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生命易逝的感慨。

颔联“齿牙未必真相借,髀肉何须苦自叹。”转而探讨人生的得失与自我价值。通过“齿牙”与“髀肉”的比喻,诗人反思了外在的物质享受与内在的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拥有或失去,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成长。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颈联“皦日行空都莽荡,閒云在水自汎澜。”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广阔与自由。皦日(明亮的日光)与闲云分别象征着力量与飘逸,空旷的天空与流动的水面则代表了无限的空间与可能。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广阔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中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接纳。

尾联“故人真是天留住,不记田间旧竹冠。”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老友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人认为,老友的存在仿佛是上天的恩赐,使他能够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那些记忆如同竹冠一样,依然清晰地留在心中。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42)

余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旬生日蒙诸君诗赠奉答兼有追慨(其二)

愁来何事好开襟,微雨初收正薄阴。

百道诏书山海使,万年天步野人心。

黄河命脉安如昨,紫塞风烟净到今。

太祝祠官俱望幸,几时清跸翠华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旬生日蒙诸君诗赠奉答兼有追慨(其三)

世事何曾赖木强,俗情端不羡疏狂。

从来一节堪天壤,未必千秋在庙廊。

海谷投竿云总绿,江壖披襫雨初黄。

看来不是神仙相,琥珀空劳发夜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包明臣之任潮阳簿

闽瓯南并古明州,莽荡风烟涨海头。

溪洞水腥常作雾,桄榔叶暗不知秋。

琵琶洲畔蛟为窟,甲子门前蜃是楼。

只有罗浮山色好,萧斋长得破孤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定于柴公观察江右

旷度长才总总殊,早从茂齿握专符。

云深庐岳飞长瀑,天尽鄱阳出大孤。

青帝元神开首路,苍生大命在前驱。

殷勤更切平生泪,未敢临风洒白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