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卢琦的诗《挽安童参政先任兴化太守后任参政分省兴化》以历史人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安童参政的哀悼和对其生平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郡侯与今日将相的变迁,暗示了安童从地方官升至朝廷要职的经历,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在军事上取得完全的胜利,反而在边城阵亡,令人惋惜。
"昔日郡侯今将相"描绘了安童的仕途升迁,"出师未捷殒边城"则揭示了他的悲剧结局。诗人接着提到父老怀念黄霸般的贤能,而英雄如孔明般的人物也为他的早逝感到哀痛,这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哀思。
"公论有人书野史"暗示了后人会公正评价他的事迹,即使在非官方的历史记载中也会流传其美名。然而,"旅魂无路到神京"表达了对安童亡灵无法归乡的哀伤,"东山宾客知多少"则借典故暗示了他生前的影响力和追随者众多。
最后,诗人以羊昙流泪的故事作结,羊昙是东晋名士,因哀悼谢安而泣不成声,这里用来比喻安童去世后,有多少人会像羊昙一样为他深深哀悼,情感深沉而动人。整首诗通过对安童生平的回顾和对他身后影响的描述,展现了对这位官员的崇敬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