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明侄荐授翰林兼修国史喜而赋诗

红烛高烧夜着花,阿咸闻荐入京华。

银鱼佩更通仙籍,紫阁趋时草制麻。

太史名传司马氏,东山屐倒谢玄家。

书来深慰家庭庆,奕世恩光未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侄子被推荐进入京城,晋升为翰林并兼任修国史的喜悦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侄子的才华与荣耀。

首联“红烛高烧夜着花,阿咸闻荐入京华”,以红烛象征辉煌与荣耀,夜晚的花朵则寓意侄子在夜晚的推荐下踏入京城,暗示其前程似锦。阿咸,这里指代侄子,闻荐即被推荐,入京华则表明他将前往京城,开启新的仕途生涯。

颔联“银鱼佩更通仙籍,紫阁趋时草制麻”,进一步描述侄子的官职与地位。银鱼佩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标志,象征着权力与身份;通仙籍则暗示其学问深厚,如同通达仙界的学士。紫阁趋时草制麻,则形象地描绘了侄子在紫禁城中忙碌于起草诏令、文书的情景,显示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

颈联“太史名传司马氏,东山屐倒谢玄家”,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美侄子的才学与家族背景。太史名传司马氏,暗指侄子如同司马迁一样,拥有卓越的史学才能;东山屐倒谢玄家,则借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赞扬侄子虽出身普通,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有望实现更大的成就。

尾联“书来深慰家庭庆,奕世恩光未有涯”表达了对侄子晋升的喜悦之情,并预祝其家族未来能够享受到无尽的荣耀与恩泽。书来深慰,意味着家人收到侄子晋升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欣慰与自豪;奕世恩光未有涯,则寄托了对侄子及其家族未来无限荣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侄子晋升的喜悦与家族的荣耀,同时也蕴含了对侄子未来无限可能的祝福与期待。

收录诗词(16)

文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进士。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庆云、郓城二县县令、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1515),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因病未赴任。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奏准致仕,嘉靖四年(1525)卒于家,年六十四。有《中丞集》

  • 字:宗严
  • 籍贯:南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2-1525

相关古诗词

送人还南康

清波左蠡分,秀色东林接。

日射金芙蓉,香炉晚明灭。

形式: 五言绝句

题画

石上收纶坐,垂杨拂鬓丝。

閒情与幽思,不复许人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客夜闻虫

露洗秋庭月满天,草根吟苦断还连。

在家犹自难禁汝,客舍长宵况独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乞归

江上鲈鱼秋正肥,季鹰安得不思归。

自怜青鬓朝来改,多病还应早拂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