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惠崇旧居(其二)

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

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

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

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尽管一生无缘深交,怀念贤者却令人悲凉。
生活如同薪火燃尽,佛法之念却如灯火常明。
遗留的画像只能空望其貌,残缺的诗句谁又能补全亡佚的篇章。
期待能有一语相通,却发现自己陷入困境,如同渡河无桥。

注释

昧:不了解,不熟悉。
契:契合,交情深厚。
怀贤:怀念有才德的人。
要可伤:非常令人感伤。
生涯:生活。
薪尽:薪火燃尽,比喻生活耗尽。
法意:佛法的意旨。
灯长:灯火长明,象征恒久不变。
遗画:遗留的画像。
空观貌:只能空想其容貌。
残诗:残缺的诗篇。
孰补亡:谁能填补缺失的部分。
神期:期待,心灵的交流。
通一语:有一句话能相通。
无乃:恐怕,岂非。
困津梁:陷入困境,如同渡河时缺少桥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名为《过惠崇旧居(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和追思旧友旧事的诗篇。

首句“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那些值得怀念的人或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波动。"昧"字意味着模糊不清,这里指的是记忆的模糊;"平生契"则是指一生的交情和约定。诗人虽然无法完全清晰地回忆起往事,但对于那些值得怀念的人或事物,依然感到心中有所触动。

接着,“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生涯”指的是生命的尽头;“与薪尽”则是比喻生命如同燃烧至尽的柴火。"法意"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正法或真理,这里可能借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修养的心态。"共灯长"则是在描述诗人与朋友共同点亮心灵之光,虽然外界的物质存在如柴火般会消耗殆尽,但精神上的联系和理解却能延续下来。

第三句“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是对逝去事物的一种感慨。"遗画"指的是留下的绘画或作品;"空观貌"则表达了这些留下来的东西虽然依旧存在,但已经失去了它们曾经的生机和活力。"残诗孰补亡"则是说那些不完整的诗篇,无法修复已逝去的事物。

最后两句,“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过去的心灵契合,以及对于无法达成这种契合时的无奈。“神期”指的是心灵之间的默契;"通一语"则是希望能够通过语言或某种方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无乃困津梁"则表达了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心灵沟通,自己将会感到迷茫和束手无策,如同站在桥上不知所措。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精神超脱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旧居的回忆,诗人展现了一种对于生命真谛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思考。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齐云亭凭高有感

凭高极目意茫然,坐对淮南摇落天。

空把归心同客雁,遂将缄口伴寒蝉。

一樽醒醉黄花外,万事萧条白发前。

谁取长弓射鸟翼,休教西日送凋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齐云亭晚瞩

山暝日云稷,天清风寖和。

树花红暗淡,城草绿坡陀。

归艇冲烟去,昏凫接翅过。

年华无限乐,判作是狂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伯逢欲予买一田墅因成自讼

予从大夫后,禄乃二千馀。

簪笔论何事,藏山著底书。

病教年事早,拙使宦情疏。

合治菟裘未,蜗牛尚有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兵部学士移镇昭潭

樯拂南云舣帛兰,再麾湖外叹违颜。

封君比籍千头橘,瑞祝标祠九向山。

迎吏出郊驱驽箙,齐兵下席掩刀环。

汉条缓布褒书降,后乘蒸青几两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