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皇考实录圣训告成恭纪长律四首》的第一首。乾隆皇帝在诗中表达了对先皇实录完成的感慨与敬仰。
首句“儒臣橐笔久摩研”,描绘了儒臣们长时间勤奋撰写历史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编纂工作的艰辛与持久性。接着,“赫濯声灵信史传”一句,赞扬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强调历史记载的重要性。
“法则昭垂千万祀,勤劳想见十三年”两句,赞美了先皇制定的法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先皇在位期间的辛勤工作。这里“法则”指的是先皇制定的法律与政策,“昭垂”意为长久流传,“千万祀”形容时间之长,“十三年”则是指先皇在位的时间。
“诚孚度索悬橦地,象应联珠合璧天”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先皇德行与智慧的高度赞誉。“诚孚”意为诚信感化,“度索”可能是指度量与准则,“悬橦地”则可能象征着先皇的道德与智慧如同悬挂在大地上的明灯,照亮后世。“象应联珠合璧天”则可能是在说先皇的德行与智慧如同天上璀璨的星辰,联结成珠,形成完美的图案。
最后,“实录拜观钦陟降,衷忱可胜凛冰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先皇实录的恭敬与敬畏之情,以及内心的深深感动。这里的“实录”指的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钦陟降”可能是指对先皇的尊敬与怀念,“衷忱”表示内心的真挚情感,“凛冰渊”则形容这种情感的深沉与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编纂工作的尊重,对先皇德行与智慧的崇敬,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