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阊门书事

街巷泥融屐齿侵,腊藏春色未堪寻。

路逢故旧颜多改,城受冰霜剥渐深。

世自随时成变易,天应无意在晴阴。

归来独坐篷窗底,笑引春醪度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史鉴的《步出阊门书事》描绘了诗人走出阊门后所见的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对社会变迁与自然季节更替的深刻思考。

首句“街巷泥融屐齿侵”,生动地展现了初春时节,道路因雨水而变得泥泞,行人的木屐留下深深的印迹,既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接着,“腊藏春色未堪寻”一句,巧妙地将冬末春初的过渡期比作春色藏匿,尚未完全显现,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与微妙的感知。

“路逢故旧颜多改,城受冰霜剥渐深”两句,通过“故旧”与“冰霜”的对比,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故人容颜已改,城市也因岁月而日渐沧桑,暗含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世自随时成变易,天应无意在晴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世间万物随时间而变化,自然界的晴雨无心于人间的悲喜,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类命运的不确定性。

最后,“归来独坐篷窗底,笑引春醪度越吟”以诗人归家后的场景收尾,独自一人面对篷窗,借酒浇愁,吟唱越歌,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释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乐观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哭崔渊甫

绩学攻文岂致灾,花时无柰雨相催。

天公似欲雠斯道,山木由来寿不材。

千里霜蹄中路蹶,九霄云翼下风催。

忘年谊重今何望,泪洒青山日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颐浩寺辨如海上人

行遍江湖老始归,故山犹有佛相依。

装轻惟贮吾徒赠,缘浅难留刺史衣。

贝叶编成看独久,昙花拈出笑曾微。

相寻欲了神交念,非是来参不二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从徐侍郎相度水道过吴兴寄沈彦祥吴汝琇

碧苕溪上暂维舟,行役匆匆不自由。

使者拟平洪水患,圣王时轸下民忧。

非才敢任求贤责,传食难忘怠事羞。

目断沧洲烟树外,故人能不为时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还家有作

杖策相从使者行,欲除民瘼岂求名。

言微难解旁人惑,才弱空期洚水平。

公论有时还自定,浮云于世本无营。

西风吹动归欤兴,笑对沧浪咏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