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

白璧玷青蝇,古贤所不免。

礼义苟无愆,人言何足辨。

捧檄适荆湖,刻苦如兄鲜。

缓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脔。

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

犹时寄甘旨,远道孝思展。

犹日勤笔札,公余手书卷。

似此仕为贫,不愧家积善。

每念宦途穷,清泪有时泫。

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

初闻本不疑,三至能无眩。

亦以爱之深,遂至忧难遣。

披读尺素书,豁如雪见晛。

惟愧《儒行篇》,不信久不见。

所希曾氏省,无则益加勉。

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

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

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汤金钊的诗《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敬仰和对自己清廉为官的坚守。首句“白璧玷青蝇”运用比喻,暗示自己虽遭他人非议,但仍保持高洁品质。诗人强调遵循礼义,不在乎人言,以兄长般的刻苦自律来应对仕途挑战。“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描绘了他朴素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远方,仍不忘孝顺之情。“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揭示了遭受的诽谤,但诗人坚毅不惑,阅读朋友的书信后,疑虑尽消。“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表明他从困境中寻求自我完善,认为这样的经历并非全然不幸。

诗中提到《儒行篇》和曾氏,可能是指儒家经典或某位贤人的榜样,诗人希望以此自励,上承父母欢心,下使家族荣耀。最后两句“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不因小人之言而狭隘,显示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品格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5)

汤金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雨

好雨从东来,翛然涤烦暑。

微凉清心魂,凭衿快延伫。

古人不可作,开编聊晤语。

庭阴绿树浓,荷露新茶煮。

客从田间来,良苗正与与。

一夜灌醍醐,千村长禾黍。

额手谢天公,今年人四釜。

形式: 古风

钱塘观潮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卢忠肃公手札

绝野栖迟军鲜饱,凄凉父老贻升枣。

草履麻衣体攒镞,三郡遗民同一哭。

十年万死不顾身,一朝偾败徒酸辛。

皆言阉竖丧明社,海内未遂空无人。

奇才伟略世希有,南卢北孙皆绝伦。

武陵一出国事去,眼见宫阙飞埃尘。

贤豪生与时事会,天意或教支废坏。

却令宵小更败之,颠倒终难测茫昧。

蒿水桥边战血流,八十日尸犹不收。

呼天逻卒鞭且死,人理那复几希留。

我从史传考勋迹,卷不能终愤填膈。

当时恨无折槛人,请殛奸回谢宗祏。

流传翰墨奕世珍,书生余事犹轶群。

忧时抚事意慷慨,令我泪堕还沾巾。

吁嗟天已厌明德,倔强孤臣空尽力。

请看七日降淫霖,一死遗骸求不得。

形式: 古风

胥江以子胥名心伤东门县目之言因作长歌陈吴亡之由于子胥亦不能无讥焉尔

吴通上国始屈巫,楚败柏举由申胥。

两皆复仇非为国,坐令庙社成丘墟。

苎萝山下卖新女,大道宫台教歌舞。

当时自为沼吴来,竟堕术中悲闇主。

皆言哲妇能倾城,岂知召侮在佳兵。

伐荆伐越事不已,怨构四国来狺争。

功师北征等狂噬,悃款忠言不能制。

借问先时谁惎谋,遂使鸱张忘国计。

悬目东门众所怜,救时无术一身捐。

苏台未见游麋庵,江水先看化墓田。

秋风摇落梧宫里,狡兔犹存走狗死。

如茶如火空自强,乌喙终湔会稽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