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逸民的《江城子·中秋忆举场》。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秀才落得甚乾忙" 这一句,通过"秀才"这一身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辛勤与焦虑。秀才,是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呼,意味着参加县级考试并合格的人。这里,"落得"二字传达了一种无奈和不得已的情绪。
接下来的"冗中秋,闷重阳",通过对季节的描写,增添了诗句中的沉郁气氛。"冗中秋"形容的是秋天的繁华与沉静,而"闷重阳"则表达了一种压抑和沉重的心情。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 这句话,用数字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对科举生活的长久投入。"百年三万"指的是极其漫长的时间,而"消得几科场"则是对这种投入的结果进行反问,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 这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学习、备考过程中的生活片段。"吟配"意味着朗读与背诵书籍,"十年"则是时间的沉重感受,而"灯火梦"则暗示了夜以继日的刻苦攻读。"新米粥,紫苏汤"则是生活中的点滴,透露出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深切记忆。
最后,"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欃枪。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认知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世平康"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望,而"收战场、息欃枪"则是对战争结束与武力休止的期盼。"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则是对往昔战争与动荡生活的一种告别。
整体来看,这首词作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描绘了一幅宋代士人科举之路的画卷,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平和生活的渴望。